北大教授与学渣女儿:考倒数第一,不报辅导班,接受孩子的平庸

网上有人言:人生有三大难事,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父母的平庸,还有接受孩子的平庸。

但如果你和你对象都是北大毕业,从小就是个天才,那你能接受你的孩子考试个位数,在班里排倒数吗?

对于这个问题,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延庆无奈地回答:“我可以接受,而且我必须接受。”

毕竟在跟小学女儿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几乎濒临家庭的破碎。


天才爸爸和“笨蛋”女儿

“爸爸,我做不出这个题,你就不爱我了吗?”

看着女儿满眼含泪,丁延庆心里又气又急,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区区十以内的加减法,女儿怎么学起来这么费劲。

“爸爸没有这个意思,咱们再看一遍这个题,你肯定没问题的。”

丁延庆强压下心中的怒气,尽量让自己语气温和一些,这个题,他今天怎么都得给孩子讲明白。

看着爸爸的脸色,女儿终于还是忍不住哭了。

在学校里她是倒数,上英语课一句都听不懂,回到家完成作业之后,还要被爸爸强迫学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学习简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了。

其实丁延庆心里又何尝不苦呢。

他6岁就能把整部新华字典背诵下来跳级进入高中学习,年纪轻轻就考进北大,后来留在北大当教授。

妻子同样是北大毕业的,甚至家里的姥爷也就读于北大,所以在女儿小时候,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学习成绩的问题。

直到幼稚园之前,他们都采取放养政策,让女儿尽情体会大自然,在日常生活的感知中开拓眼界。

身边人也提醒过他们,要尽早对孩子进行启蒙,免得孩子上小学之后跟不上课程。但丁延庆和妻子却不以为然。

小学那点内容,一下午就能学完,有什么好着急的呢?但女儿进入小学一个月后,丁延庆收到了老师的一通电话,彻底打碎了他的预期。

他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学风俨然,而且高智商的家族,生出的女儿却一点都没继承到天赋。

学校组织测验,考10以内的加减法,全班36个同学,只有女儿不及格。

上英语课,所有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问答,只有女儿貌似神游,一点都没听进去的样子。

丁延庆听着老师的话,心里越来越着急。晚上回家之后,他迫不及待的跟女儿进行沟通,“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讲?”

看着爸爸的脸色,女儿小声地说:“听不懂。”

丁延庆刚想发火,却又静下心来想了想,在老师给他看的英语课录影带里,老师用的词汇,很多都是初中生才能接触到的。

女儿在幼儿园期间,并没有学习任何超纲的内容,他们夫妻俩也只给孩子讲了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至于英语更是一点都没教。

如今小学课程跟不上,也不能全怪孩子,想要扭转现状,现在也只有快马加鞭往前赶了。

“数学题不会,爸爸一个一个教,英语课听不懂,咱们就从背单词开始。”

于是一套系统的课后提升计划开始进行了。


魔鬼训练开始

四点放学后,丁延庆会把孩子接到自己办公室,督促她完成作业,然后开始背单词、预习、复习。

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女儿却总是如坐针毡,本来就听不懂,父亲的强迫更是让她产生的厌学心理。

于是总是学着学着就哭起来,丁延庆心里也着急不已,一个哭一个怒,父女俩的关系几乎断裂。

丁延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在北大课堂上,面对几百个学生都能侃侃而谈,却唯独奈何不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好在课后的补习不是一无是处的,一段时间后女儿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了,从倒数第一名,变成了班级中游。

但与此同时,强制学习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女儿的怠学情绪越来越明显,对爸爸也不像以往那样亲近,甚至几个月间身高没有长高一厘米。

很明显,情绪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家庭和睦了。

就在此时,原本在云南照顾母亲的妻子回到了北京的家,看到父女二人剑拔弩张的样子,还有孩子胆怯的神情,妻子叫停了这场训练。

原本给孩子补习,就是怕她因为成绩不好,遭到其他同学的议论,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现在反而是家长先让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过犹不及,也该及时收手了。

丁延庆也反思了自己这段时间的作为,好像确实太过激进了,况且长时间跟女儿斗智斗勇,他也越来越明白,或许有些事情是难以扭转的。

“或许这就是天道吧,你没办法的。”


教育不在一时

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从小学起,他学习就从不用人督促,即使幼年在农村长大,也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他小学生活在吉林的一个小村庄里,身边各个家庭的教育水平都不高,更别提有什么课外书籍了。

一本新华字典就是丁延庆的全部读物,等到把字都认全了,他就挨家挨户去借书看,不管是文学还是杂志,一切文字都让他欣喜。

到了上学的时候,只要没有课,丁延庆就泡在学校图书馆里。

14岁考入高中,身边其他同龄人都在家里人的催促下辍学打工了,所以他格外珍惜上学的机会。

高中三年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学习,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每门考试都是第一。

高考时丁延庆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又遇到了同样高智商的妻子。

这一切太顺理成章,以至于他没有想过,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和妻子一样有天分,比如女儿。

其实就算考不上好大学又怎样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分,比如女儿就很喜欢阅读动物相关的书籍。

平时一学习就坐不住,看起动物科普来,可以几个小时都不挪地方。就算学习不好,也不代表孩子不是好孩子,何苦拔苗助长。

想通之后丁延庆就不再强迫女儿学习了:“我接受孩子的平庸,每种花的开花周期不同,每个孩子也是这样的。”

身边人对此并不理解,觉得夫妻俩都是高知,生出来的女儿在班里当倒数,这委实说不过去。

但丁延庆却打定主意不再超前教育了,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伤害,给辅导作业的家长也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如今丁延庆给孩子恢复了放养模式,令人惊喜的是,缺少了父母的逼迫,女儿的成绩却没有下滑,如今稳定在班级中游,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高。

家里又恢复了平静和睦。

丁延庆想通了这一关节,但很多家长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执念里不可脱身。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试想一下,当我们初为人父人母之时,唯一的期盼就是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外界的竞争和父母自身的攀比心理,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开始不断攀升。

学习成绩要好,课外要学习才艺,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

孩子学的苦,家长却美名其曰“为了你好。”为此闹出了多少悲剧。

著名育儿专家李玫瑾也面临教育问题

2021年,武汉有位母亲在辅导作业时,情绪崩溃,挥刀砍伤儿子,而后自杀身亡。

后续调查发现,这位母亲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已经连续加班很长时间了,在辅导作业时,孩子不好好学习,家庭和事业双双令人失望,最终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网友态度分化鲜明,有人认为这位母亲太过激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但也有人感同身受。

“没辅导过作业的人不会理解的,那种时候真的气到无法思考。”

“这孩子也是可怜,一辈子都要生活在害死母亲的愧疚中了。”

这样的悲剧让人唏嘘,也让人警醒。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父母想要“鸡娃”,而是不得不往前赶。

以前是高考定终身,如今中考分流,一场考试下来一半的学生都要去往职业高中就读。

学习的压力陡然从高中蔓延到初中,甚至有了“小升初定终身”的说法。在这样的氛围下,家长很难不为孩子做长远计。

但是所谓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并不是一味的强求。因材施教,为孩子找到适合的方向,激发孩子自有的潜能,才是有益的鞭策。

前段时间网上有段视频温暖了无数网友的心。

一个叫果果的幼儿园儿童在回家路上跟妈妈一问一答。

“妈妈,如果我考上北大你高兴吗?”

“高兴呀。”

“如果我考上清华呢?”

“也开心呀。”

“那如果我烤上地瓜呢?”

“如果你能烤出又香又甜的烤地瓜,那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

这或许是教育最本来的样子,我爱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与你是否优秀没有任何关系。

当刨除了一切外界的声音,面对自己的孩子,你是希望他成为人中龙凤,还是度过快乐幸福的一生呢?

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做家长的都需要扪心自问。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精品长文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