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该如何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日常学业弹性是指学生成功应对日常学业中一般的、普遍的挫折和挑战的能力。学生应对日常学业挫折的投入、应对方式和坚持性是其“弹性”的三个方面。

研究表明,日常学业弹性对个体的学业表现具有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增强个体的学习坚持性,提高学业情绪,减少对考试的焦虑感。

因此,探讨日常学业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从前期进行干预和引导,进而促进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并适应性地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动机是学生日常学业弹性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有些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希望能为他人带来一定的益处。

例如学习是为了对得起老师的培养、减轻父母的负担等,这种为他人带来一定益处并且不期望他人回报自己的动机可以概括为利他动机。

因此,研究试图对利他动机与初中生日常学业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自主性作为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其得到满足时,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往研究表明当学生出于自主性而参加学业活动时,他们更有可能在学业挫折中表现出更高的学业浮力、产生更积极的应对以及更持久的坚持性。

此外,有学者发现自主性与亲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那么,当学生出于自主的利他动机去学习时,会不会提高其日常学业弹性水平呢?

综上所述,基于上述变量与日常学业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拟采用问卷法从日常学业弹性静态的“能力性”角度探讨自主性在利他动机和日常学业弹性二者间的作用机制。

一、日常学业弹性对个体学业发展的影响

日常学业弹性对个体的学业表现具有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增强个体的学习坚持性,提高个体的学业情绪,减少对考试的焦虑感。

此外,日常学业弹性使学生在经历学业挫折时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动机和投入水平,并正向预测其学业成就感。

国外一项针对韩国787名大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日常学业弹性显著地预测了韩国大学生第二语言成绩及平时成绩。

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和适应性地调节其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来应对第二语言学习中不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Yu和Martin以国内3753名中学生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掌握目标和成就目标解释了动机、参与和学业成就的大部分差异。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最佳目标、掌握目标、学习动机及各维度均可以正向预测其日常性学业弹性。

这与先前在西方群体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日常学业弹性水平高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也相对较高,且对学业更加投入,发生违纪行为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

Martin对六所学校的866名高中生进行研究,在控制了先前日常学业弹性的变化后,自我效能感、计划性、坚持性、低焦虑和控制感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后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

后来的研究也证实了该结论,Putwain等人对义务教育最后两年的298名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考试焦虑程度与日常学业弹性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恐惧和紧张与回避应对呈正相关。

同时,考试焦虑程度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

叶宝娟等人发现日常性学业弹性水平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即说明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日常学业弹性水平与个体心理发展关系密切,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状态会对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产生消极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日常学业弹性和学业投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学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可以预测其未来的学业投入水平,日常学业弹性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将动机投入学习、充分参与学习、适应性的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进而增强其未来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坚持行为,这种投入和坚持又有助于后续的参与和投入,以此“投入-应对-再投入”模式不断循环。

二、利他动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利他动机作为一种亲社会动机,会对个体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及积极情绪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个体的创造力上,李阳和白新文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对80名大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和亲社会水平进行研究发现:

内部动机与亲社会动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当个体处于高内部动机和高亲社会动机时,其创造力水平最高。

此外,Dreu等人提出的有关创造力理论的新框架指出:

亲社会动机会提高个体对他人的关注度,可以增强个体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得内部动机对个体的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也就是说,内部动机可以与亲社会动机一起影响个体的创造力。

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利他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密切联系,利他行为程度高的中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自己的经验或技能通过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从中可以获得更多成功经验。

经验的累积提高了其在某一活动领域的自我效能感。

Caprara等人对664名意大利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持有积极自我效能信念的个体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而这种积极情绪又与良好适应相关,从而会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

也就是说,利他行为对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具有积极影响。

许多研究均表明亲社会倾向强的儿童具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

张庆鹏和寇彧研究发现,通过帮助别人所产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着较强助人行为的个体会通过增强自我心理需要的满足来促进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此外,相关研究指出,相比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在别人身上花钱的人更幸福,亲社会支出会给个体带来幸福感。

且这种积极影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成年人身上,甚至在幼儿身上也能感受到给予的温暖。

该结论同样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得到验证,Geenen等人对68名大学生进行了2×2的被试间设计,发现:

无论手中的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还是作为一笔横财意外获得,那些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的人比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即亲社会支出使人们更快乐。

三、总讨论

研究一对年级和性别在利他动机、自主性和日常学业弹性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

在利他动机方面,八年级学生的利他动机水平要显著高于七年级,男生和女生的利他动机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研究也表明高年级学生的利他行为倾向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在奉献帮助、友善慷慨等利他维度上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自主性方面,研究发现年级和性别在自主性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研究也表明初中生的自主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此外,以往研究结果发现自主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七年级的自主性水平最高,女生的自主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在日常学业弹性方面,八年级的日常学业弹性要显著高于七年级,男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要显著高于女生。

基于此,将年级和性别作为协变量,对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

利他动机、自主性和日常学业弹性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因此利他动机越高,其自主性和日常学业弹性水平也越高。

初中生的利他动机对日常学业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主性对日常学业弹性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在利他动机和日常学业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动机和控制感可以显著预测日常学业弹性。

另外,个体受到来自别人的帮助后,满足了其自身被尊重的自主性需要,进而会将这种助人行为传递下去,也就是说利他动机和自主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在研究一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八年级的利他动机与日常学业弹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及自主性与日常学业弹性的相关程度均要高于七年级。

因此,研究二以八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2A和实验2B两个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设计综合说明了自主利他动机对初中生的日常学业弹性的积极影响。

具体表现为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初中生应对困难题和无解题的坚持性高于自主利己动机组和非自主利他动机组,非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坚持性高于自主利己动机组。

通过综合实验2A和实验2B收集到的坚持性数据可以发现,在坚持时间方面,所有被试均在部件组字任务中有所坚持,未有一开始就放弃的情况存在。

这表明个体的内在动机与日常学业弹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动机会影响学生面对学业挫折时的坚持性。

无论学生是出于哪种动机,在动机的驱动下均会使得个体产生持续的坚持时间。

此外,利他动机组的坚持性均高于利己动机组的坚持性,说明当个体出于利他动机而采取行动可以提高个体应对学业挫折和挑战的能力。

基于这一发现,在实验2B中将自主利他动机组和非自主利他动机组之间的坚持性进行差异分析,发现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均高于非自主利他动机组。

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均表明学业控制感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业坚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后续挫折和挑战。

也进一步说明当学生出于自主性而参加学业活动时,他们更有可能对一个日益困难的任务产生更持久的坚持性。

产生当前结果可能是由于学生出于利他动机参与部件组字任务,从帮助别人的角度出发去做题,内心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个体应对学业挫折。

这一推测在前人的研究中已有验证,且当个体在这一活动中产生积极情绪时,也会在任务中表现的更加努力,在研究,初中生的努力主要表现为不放弃和坚持尝试寻找答案。

此外,提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任务,在选择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自由感,所做即所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体的主观意愿。

自主性是基本心理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会使个体感到愉悦,愉悦的情绪有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学业挫折。

四、结论

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利他动机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七年级女生的利他动机略高于男生,八年级男生的利他动机显著高于女生。

初中生自主性水平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七年级女生的自主性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男生的自主性高于女生。

八年级学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显著高于七年级,且男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初中生的利他动机、自主性和日常学业弹性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自主性在利他动机和日常学业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自主利他动机对初中生的日常学业弹性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初中生应对挫折任务的坚持性最高。

具体表现为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初中生在应对困难题和无解题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上均显著高于自主利己动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