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直都在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天差地别。在00年以前,大部分学生享受的都是苦难教育、打压式教育,来激励学生成长。
但如今学生已经不用吃苦,家长们也比较倾向于采用“快乐教育”,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这样一来学生确实很开心,就是让各位小学老师非常为难。
一年级新生个个都过分乐观,老师无从下手:快乐教育真的好吗?
现在的不少年轻家长,带孩子主打的就是一个随意,从小就给足了学生选择的权利,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满足他,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摔倒了就自己站起来,一点不矫情。
上了幼儿园之后学生也是非常自由自在的,幼儿园本身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就比较少,大多数时间都是带着学生做“拓展”,玩玩游戏,与小朋友一起做做操。
或者是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不再依赖家长,学会集体生活,为上学做准备。但是这个准备工作让学生们念念不忘,以至于上了小学之后还是这个样子。
到了一年级还是保持着幼儿园的作风,弄的小学老师们也一阵头疼,甚至开始怀疑,难道快乐教育真的好吗?
“还有多久发小饼干?”一年级新生愁坏老师,每个举动都出人意料
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是很大的,幼儿园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幼师更像是服务行业,照顾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顺便教教简单的拼音汉字,而上了小学就是一名正经的学生了。
老师的义务也不再包括带学生上厕所,看着学生吃没吃饭,而变成了传授知识。但有些学生幼儿园的时候过得太过滋润,以至于上了小学还没转换过来。
比如这名老师说:“开学第一天,班里的小朋友就问还有多久发小饼干”。他们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了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还有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了。
这些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都敢说,也算是“童言无忌”吧。老师叫回答问题,他们说:“老师我没举手呀”,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课,结果有同学说:“老师你别说了我不想听。”
这样的话要是从初高中生口中说出来,老师可能已经爆炸了,但他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这些在幸福快乐中长大的孩子,不管什么好事情都相当的自信,就连考试也不会抄别人的,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答案。
这样的性格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确实还是个好的品质,但有时候放在学校的场景中之后,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虽说快乐教育不错,但也不能太过自由散漫。
教育要张弛有度,家长要时刻监督,不要让学生跑偏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区别就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对错还有需要承担的后果,以及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考虑的不会那么多,只想着一时而难以顾及到以后。
所以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家长需要在一旁监督才行。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学生不需要再吃苦,用相对开放的快乐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自己慢慢成长是不错的教育方式。
但是学生很有可能快了过头收不回来,而家长的作用就是当学生们的底线,让他们学会什么是张弛有度,在什么样的场合就要做什么样的事,而不是全用自由散漫的态度来对待。
在学生每次即将触碰到底线的时候,家长站出来及时制止,多制止几次学生就能明白了。家长也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教育。
而不是大喊大叫,甚至是动手,这样的话学生也许会听话,但并不是因为真的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单纯的因为害怕家长的样子而不去做而已,并不明白是非对错。
其实学生们最需要培养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是非观念,正确的分辨是非黑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需要早早就开始培养,专业样才能够让学生少闯一些祸。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们以身作则,在各种小事上都体现出很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越早的明白,才会对学生做出的选择有所帮助,不至于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
今日话题:你觉得快乐教育好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