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区发布全国首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地方标准

5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在宁波市海曙区举行。活动现场,海曙区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指南》地方性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实施指南》),这是国内首次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全球标准进行地方标准转化的探索。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指通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被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来有效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同时对人类福祉、生态系统服务、复原力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惠益。202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8大准则及28项指标,倡导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社会挑战。

在去年12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由中国担任主席国推动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了行动目标。目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广泛认为是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间的桥梁。

海曙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据最近发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辖区内四明山区域记录到生物物种达2232种。2021年以来,海曙区龙观乡率先在全国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发展生态型产业、倡导亲自然生活、保护原真性生态、体现包容性治理,探索将生物多样性融入生产、生活及乡村治理全过程,逐渐走出了一条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路径。

《实施指南》由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海曙分局提出并归口,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由中国计量大学牵头起草完成。本次发布的《实施指南》作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基于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的实践,给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策划、项目管理以及监测评估等内容。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陶宁说,《实施指南》着力解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比较抽象,在基层适用困难的痛点,为更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提供标准支撑,也为我国乃至全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地化应用积累经验。

标准起草小组负责人、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虞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不仅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工具,还是一个涵盖环境、社会、经济等领域,需要跨界、跨部门协力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在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实践中导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对相关概念进行本土表述,以便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决策和论证时能根据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标准思考项目规划和推进项目实施;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坚持系统性、友好性、经济性和包容性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模式其实就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张琰表示,IUCN制定的NbS全球标准为其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实施提供了支持,全球标准不仅能用于国家层面的规划与评估,也能指导地方层面的项目实施,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能够像海曙区一样,将NbS全球标准纳入地方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