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的孩子,家里面常常能够看到这两种情形

朋友家的孩子特别优秀,围棋、绘画、书法、舞蹈天天不拉,各种证书贴满墙,学习成绩还非常优秀,常常是班里的前三名,被老师挂在嘴边。

同样是孩子,自己的却不思进取,批评两句就犟嘴,让他写个作业能把嘴皮磨破都不肯下笔。

为了不把自己的孩子养废了,专门去朋友家一趟,到了家里深有感触,原来是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优秀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受到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朋友家的孩子出类拔萃,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家到底打造了什么样的环境?一起来了解一下。

平等友善的氛围

梁启超作为近代史上出色的改革家被人熟知,但是他有一个更让人羡慕的身份,就是九个子女的父亲。

而这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被誉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成为了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的爸爸。

幼鹰之所以能翱翔云端,搏击长空,是父母的庇护和指导。

而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梁启超常常用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对话。

他在日本留学时,常常给大女儿写信,内容以朋友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经历,因此而有的感受和感情。

回国后更是如此,子女和他之间很少隔阂,彼此间感情融洽。

这样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平和、自信,对未来充满想象。

而现在很多家庭教育孩子靠“吼”,家长死守着自己长辈的姿态,处处从高处来教育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叛逆。

当孩子处处和你对着干,故意不学习,常常捣乱的时候,他会在弯路上浪费时间,影响他未来的成才。

读书的氛围

董宇辉在直播中说: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很多父母把手机、平板给到孩子,或者自己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多读书。

同事讲述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就是如此,她平时加班时间很多,很难照顾到孩子,就让孩子他爸多多照顾。

可是每次下班回家,不是看到孩子他爸在睡觉,就是在玩手机,而孩子也有模有样地学着看平板。

为此,她和孩子的爸爸吵过好多次,却仍旧孩子的爸爸我行我素,孩子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不肯学习。

不得已,她和公司申请提前下班一个小时,而为了这一个小时,是她规划的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

每天晚上她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为孩子读绘本,讲故事,一起讨论,慢慢地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不再吵着看手机,学习进步很快。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如果家长不能打造一个读书的氛围,他们也会有学有样,沉迷在虚拟世界了,不可自拔。

作家村上春树曾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过一段话:

文章开头提到的朋友家的孩子之所以优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很浓厚的读书氛围,在晚饭后一家人都会一起读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结语

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家庭环境就是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去创造让孩子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平等友善深入内心,让读书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