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跑团:用跑步见证更加优秀的自己

2022年9月29日下午,初秋的暖阳洒在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的跑道上,在徐徐微风的陪伴中,在一张张年轻且自信的笑脸的映衬下,在一声发令枪响之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360余名师生以激情奔跑拉开了“喜迎二十大 一起向未来”活动的帷幕。
跑步或许是最没有门槛的运动方式了,对场地和器材都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有一双舒适合脚的运动鞋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运动,在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一直持续坚持了5年。5年间,师生参与率从3%提升至30%,参加人数从最初的32人,到现在的单场360余人,从“谈马色变”到把“跑马”发展为最具规模、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全校性体育活动,“金马跑团”是创造者,是坚持者,更是延续者。

源 起

希望通过跑步带动更多人关注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金马跑团”全称为北京金隅科技学校马拉松跑团,前身是2015年学校田径队的“光荣与梦想跑团”以及2016的“爱跑圈”师生跑步组织。2017年9月,结合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教育部开展的“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决定将跑步作为全校师生的常规健身项目,“金马跑团”正式组建。“跑团成立之初,只有二三十名师生,基本上都是体育爱好者。我们希望通过跑步能够带动更多人关注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发起人高占国老师这样介绍。

2017年9月28日首届校园马拉松顺利完成,32人参加,12人完成了21公里的挑战。回忆起5年前带领师生完成第一次校园马拉松的画面,高占国依然感慨不已:“这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做还是不做,少跑还是按照原计划跑,我在心中默默问自己。周围听到最多的还是朋友的劝告和家人的担心,这些话不免让我有些动摇,最后一咬牙,试试吧,能跑多少算多少。没想到后来竟然能有12个人完成了21公里!跑完步我请完赛的同学们在食堂大吃一顿,跑步给学生带来的自信也为后续活动的举办奠定了基础。”讲到这些,高老师脸上洋溢出自豪又幸福的笑容。

自此之后,学校的操场上经常可以看到“金马跑团”师生们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2018年10月金马跑团训练营正式成立,为师生搭建起一个科学训练的跑步平台。一年又一年,跑团以坚持运动、坚持梦想为理念,致力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团队口号,在不断提升自身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影响他人,将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传达给全校师生。5年后的今天,已经形成“校园马拉松”“金马跑团训练营”“校园马拉松论坛”“百人百天挑战赛”四个特色品牌,活动参与率超过全校师生的30%。

马拉松的顺利进行增强了老师和学生的信心,完赛者也成为学生们口中的话题人物,此后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学校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提出了“敢想、敢说、敢担当”的“三敢”精神,制定了校园马拉松十年规划,做到次次有主题,月月有比赛,提出每年组织十届,十年组织一百届的发展目标。跑团的活动得到了学校校领导的鼎力支持,由王新法副校长亲自主抓、给予场地和资金的支持,学校后勤党支部牵头,学生处、党群工作部、安保处、团委以及各系部密切配合,确保各届校园马拉松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还为每次完赛的学生制作证书和奖牌,用它们记录下学生们在跑团的每一步成长。跑团活动采取“个人跑+团队赛”“跑步+打卡+分享”的模式,从下午跑到夜跑,从个人跑到接力跑,从耐力跑到趣味跑等形式的校园马拉松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的师生们就这样一路奔跑着,即使疫情也没有阻断金马跑团的脚步。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为爱坚守”居家健身、“停课不停学,锻炼不停歇”等活动,让居家锻炼成为抗疫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奋斗中坚定信念,在战疫中绽放青春,用跑步打卡见证更加优秀的自己。

师 生

谁跑谁知道,坚持跑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谁都夺不去

金马跑团成立的5年间,已经完成了37届校园马拉松行动,从32人的队伍,扩大到将近500人参与的活动。金马跑团组委会编制了《校园马拉松护照》,组织了三期百人百天挑战赛,挑战公里数将近3万公里,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师生榜样,他们身体力行地证明了潜能不可估量,也各自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跑步没有什么秘诀,贵在坚持,坚持很难,但最有意义。努力奔跑就是为了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只要心中有目标,脚下一定有力量。”这是金马跑团团长王立德老师时常鼓励团员们的话。跑团成员们大多是受到了王团长和发起人高占国老师的影响而坚持跑步的,因为一个人和一个约定而爱上跑步,建1652班王鑫同学就是其中一位。“我第一次接触长跑的时候,是参加社团课,跑步生涯的第一步是那个下午高老师带我迈出的,和室友一起完成了2公里。跑完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更让我觉得每个人潜力都无比强大。”

“谁跑谁知道”,是流传在学校师生间的一句话,跑步固然不是万能灵药,包治百病,但是坚持跑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谁都夺不去。智造党支部书记董哲老师说:“人人都能跑,坚持一段时间,先是爱上大汗淋漓的自己,接着会爱上紧致的身体,实现小目标会带来大改变。”智造系陈玉杰老师回顾跑步的收获,“跑步让我告别高血糖高血脂,重返年轻乐观心态,40多岁起步也不晚。”培训中心张向京老师也通过跑步收获健康,“最开始受到高老师影响参加跑团,从配速9到5,一年时间减重20斤,现在每周坚持5天晨跑。”

这样的例子在学生中也屡见不鲜。数控1778班沈梓奡本是个205斤的“壮汉”,他说“以前我总羡慕别人身材好,却放不下手中的可乐和汉堡,当我加入金马跑团后才明白,自律和好习惯的重要。”通过半年的时间,他减重将近30斤,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造价2003班隗可鑫说跑团带给她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和有目标的信念感,在盯测量尺想放弃的时候,想起了高老师常说的“再坚持一下”,还真就挺过来了。“特别谢谢高老师,如果没有他和跑团,我可能就是已经放弃了”,隗同学动情地说。同时她给自己在学习上也设立了目标:拿奖学金、继续专升本,考建筑大学……

社恐内向小透明的智能1804班李书慧进入金马跑团后完成从10公里到21公里的飞跃,同时让她重拾自信,找回自我,不仅主动竞选学生干部,还加入了校园广播站,就连李妈妈都感到很震撼。班主任张颖老师也认为,马拉松驱散了孩子心中的阴霾,为李书慧感到高兴。

已经工作的智能1601班的张金龙回忆在学校跑团的经历,十分自豪:“我人生中第一次半马就是在学校完成的,完赛的金牌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每次想到那个金牌我都觉特别有底气。马拉松让我找到自信,行行出状元,坚持定能成功。”

因为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跑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参与其中,数控1778班班主任聂晓璐老师为了鼓励本班同学广泛参与,不光身先士卒参与马拉松,还自掏腰包为参与跑步的学生购买巧克力和饮料。不少班主任表示:校园马拉松,不仅仅是感觉好玩的活动,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跑步过程中学生为老师加油,老师为学生鼓劲,两者完全打破了“等级”,让学生展示了真实的自己,也让老师发现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 校

校园马拉松给未来“蓝领”带来了强健体魄、坚毅和勇气

校园马拉松自2017年9月启动以来,以活动为载体,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为一体,使师生受到知识的教育、思想上的洗礼、情感上的交流,真正将校园马拉松融入了教学、融入了学生生活。学校还计划将校园马拉松活动继续做大做强,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成为官方活动和品牌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活动始终,让更多的师生从中获益。

学校党委副书记董树林对“金马跑团”和校园马拉松活动都给予了赞赏与肯定:“我也是运动爱好者,跑团真是有看得见的好处。让更多的学生跑出健康、跑出自律、跑出信心,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特别有益。”学校历来重视体育运动,是田径运动和三大球的传统优势校。“蓝领”本身就是强体力工种,需要有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础,还需要坚毅和勇气,这些恰恰都是马拉松运动能够带给学生们的。这几年金马跑团的发展,也让校方感到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进而学校倡导“三走”,即: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推广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习惯的养成、素养的提升、意志品质的锤炼都有巨大影响力。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通过跑团活动和训练营相结合、训练和比赛相结合、跑步和写作演讲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这一马拉松精神的指引下,传递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师生从中获益。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更好地为首都发展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

傍晚时分,京城初秋的傍晚已有一丝凉意,高占国老师提醒刚刚结束跑步的师生们披上外衣进行放松运动。落日余晖与师生们额头上的汗水交相辉映,分外醒目。努力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健康没有捷径,只有每天一点一滴积累。从当下开始,迈开双腿,去挥洒生命的澎湃动力,跑出快乐,跑赢自己。正如金马跑团宣誓词描述的那样:即使前方的道路崎岖多变,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即使成功远在天边,我也要坚守信念,挑战极限。

马拉松与中职生的“破风”行动 ——走进金隅科技学校金马跑团

摄影 | 云凯杰

责编丨王晓军 主编丨张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