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凭什么获得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立项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位于众多科技项目的塔尖,旨在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中的基础学科问题为向导,集中整合相关领域优势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科学基金制的优势与特色,推动科学深度交叉融合,致力科学前沿突破,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形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

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关系到一所大学是否能真正达到世界顶尖大学,关系到大学能为国家和世界做出何种水平的贡献。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具有引发科技革命,催生革命性技术,改变人类发展轨迹的重要作用。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项目2016年开始试点建设以来,获批立项的高校几乎都是985,最低也是双一流,都是大名鼎鼎的高校。而燕山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甚至还两次落选双一流,燕山大学凭什么获得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立项?

这就归功于燕大田永君教授合成的纳米孪晶复合金刚石,此复合金刚石创造了材料硬度新的世界纪录。复合金刚石的结构比单独使用纳米孪晶更能提高韧性,而且不会牺牲硬度。很多人可能会奇怪发问,超硬复合金刚石有什么用处?值得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立项资助?

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得了解另一些科学知识,高压科学、金属氢

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氢气是气体,但是氢气也可以通过加压把它变成固态氢,让氢呈现出金属性质。金属氢是一种高密度、高储能材料,之前的预测中表明,金属氢是一种室温超导体。金属氢的爆炸威力相当于相同质量TNT炸药的25~35倍,由于金属氢武器的爆炸威力可与核武器媲美,所以人们将它称为第四代核武器

现在科学界是这样说的,金属氢一旦问世,就如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诞生一样,是可以引起一场跨时代的革命的,金属氢可以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也就是可控核聚变的等离子囚笼,这样的话人类的能源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将彻底解决能源问题。还有金属氢在常温下的超导性质,以及金属氢发动机等等的运用,金属氢的问世可能是人类未来的方向。

金属氢很重要,但是制造金属氢很麻烦。2016年,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物理学家,使用了一对金刚石来挤压氢分子实现高压,同时分析它们的行为。他们发现在压力相当于地球大气压的325万倍时,氢进入到了固体状态。根据理论模型推算,在450万倍大气压下,“金属氢”具有接近室温的超导特性。但是金刚石硬度不够,韧性较差,各向异性等等都表明超过400Gpa不太可能。提高固态压力是实现原子氢金属的最关键要素。人们选择退而求其次,在氢化物中寻找,大获成功,但是大多都是报废很多金刚石

金刚石挤压氢分子

而田永君教授合成的纳米孪晶复合金刚石比一般金刚石更硬更有韧性,是做氢气金属化实验的最佳顶砧。因此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牵头申报的“材料高压调控”获得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了。有了利器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这其中还有一系列技术瓶颈需要突破,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汇集许多交叉学科优秀人才来共同研究公关

燕山大学这个项目会取得最终想要的科研成果吗?其实这些重大的科研项目都是困难重重的,不一定会取得最终想要结果。但是搞科研的如果觉得困难重重就放弃科研,那么我们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还会有进步吗?科研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虽然不一定达到想要去的彼岸,但是在摸索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收获。

祝愿燕山大学“材料高压调控”项目最终有所收获,也希望这个科研团队能享受科研探索过程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