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育人,这群援疆“白大褂”化身“辛勤园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日讯(实习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胡梦)“才下诊室,又上讲台”。3名湖北援疆医生,工作之余,化身“辛勤园丁”,把知识送进课堂。

2021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中医推拿康复专家吴淼、针灸科医生刘一然、天门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医生胡威作为湖北省第八批援疆中期轮换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被选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中医医院。

到新疆1个多月,3名医生收到一份特殊的邀请:为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的学生开课。邀请人是湖北教育援疆干部、博尔塔拉职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朝晖。

“5年招不到康复科教师,开设的科目,没有专业的老师授课。”援建期间王朝晖为学院缺少师资急得发愁,得知援疆医疗专家团到来,他积极向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争取支持,让湖北支医和支教之间资源共享,合作传、帮、带、教。

得知学院教学难处,吴淼、刘一然、胡威欣然接下承担卫生健康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2022年春季学期,3名医生在工作之余,以“小组团”援教模式,每个人开讲24课时,为两个年级的学生共开设了《常见疾病康复技术》《物理治疗技术》《中华传统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5门课程。

吴淼老师在课堂。

刚开始讲课时,拿到班级学生名册,吴淼犯了难:不敢点名。班级里几乎都是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名字很长且有生僻字,想和学生互动,生怕念错。24个课时讲下来,他和很多学生加上微信、成了朋友。

刘一然老师在课堂。

“在这讲课的时候我必须要说话慢一点。”刘一然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给本科生上课,习惯了“一分钟都不能耽误”的快节奏。为让学生充分理解吸收课堂内容,他努力放慢语速。

新疆冬季长,夜晚温度特别低,刘一然在双河市中医医院坐诊发现当地百姓多发寒湿性的腰痛和膝关节痛。他将“冬病夏治”理念、阴阳调理灸等疗法分享给师生,从医院带上针、灸、敷贴等医疗器具,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们试着操作。

“老师们讲课生动形象,结合临床案例,还有各种临床实训,同学们均受益匪浅”。维吾尔族学生巴哈热丽·巴依斯汗说。5月,由胡威讲授的《常见疾病康复技术》,最后一门课结束,康复20101班的学生们不舍老师离开。

“不仅要教会学生中医适宜技术,让他们学以致用,还要授老师教学以渔,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水平。”课余时间,3位医生与卫生健康学院教师深入交流,带着他们进行集体备课,分享教学方法,教他们梳理课程架构,讲解临床治疗案例,以期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两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使我由衷佩服,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年轻教师代康说。

“医者,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吴淼、刘一然、胡威三位援疆医生,将健康知识、中医适宜技术从长江江畔传播到戈壁边疆,助力填补双河乃至博州地区中医康复学医教领域的空白。

“一边在医院为患者解除疾患,一边到学校教授我们专业知识,三位老师们非常辛苦。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谈到从老师身上所学到的,麦吾兰·图尔贡说,已经走上医院实习岗位的他,希望在实践中继续学好针灸推拿技术,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做一名真正的中医康复治疗师。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