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清退的国际生,港科大无条件接收!

2025年05月25日17:13:02 教育 1217

哈佛清退的国际生,港科大无条件接收! - 天天要闻

作者 | 燕赤侠

1935年12月10日,清华一院大楼地下室的印刷车间里,青年学生蒋南翔完成了《告全国民众书》。

其中的“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成为传诵久远的名句。

没想到的是,90年后的美利坚一如当年的民国——国家虽大,却容不下哈佛的一张书桌。

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签署的行政命令如同一柄利剑,斩断了哈佛大学延续388年的国际招生传统。

这份文件宣布立即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认证,意味着这所常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学府,将被迫清退现有6793名国际学生,包括正在攻读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的比利时王储伊丽莎白公主。

戏剧性的是,禁令发布24小时后,香港科技大学向全球媒体宣读声明:"我们的大门永远向追求真理者敞开",承诺为受影响学生提供无缝衔接的入学通道与全额奖学金。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教育迁徙,折射出地缘政治撕裂学术共同体的残酷现实。

哈佛清退的国际生,港科大无条件接收! - 天天要闻

这场风暴的种子早在2025年4月就已埋下,美国国土安全部长以"反恐需要"为名,要求哈佛提交所有外国学生的政治倾向档案与社交活动记录,并以切断其22亿美元联邦拨款与国际招生权限相威胁。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在访谈中直言:"某些大学已成为反美主义的温床",其特别点名哈佛在巴以冲突议题上"纵容暴力抗议"。

当哈佛坚持不交出所谓"参与暴力活动"的学生名单时,特朗普政府祭出了教育史上最严厉的制裁。

不仅取消总计22亿美元的联邦合同,更动用《爱国者法案》第12条强制终止其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认证。

这场冲突的本质远超常规的政校博弈,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在声明中直言不讳:"招收国际生是特权而非权利",将教育交流异化为政治驯服工具。

哈佛校方则指控政府虚构"校园暴力"数据,实际是为报复该校拒绝配合"学术忠诚度审查"。

这种撕裂在美国社会引发连锁反应,常春藤盟校集体发表联合声明谴责行政越权,而保守派媒体却欢呼这是"清理高等教育沼泽"的壮举。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6793名国际生必须在90天内转学或离境,其中包含37位各国政要子女和219名罗德学者,还有127名量子计算领域的博士候选人。

更讽刺的是,被国土安全部重点监控的中东裔学生里,有7人正在参与五角大楼资助的武器研究项目。

这种人才逆淘汰现象让诺贝奖得主、物理学家卡尔·威曼公开谴责:"美国正在亲手拆除自己搭建的智力金字塔。"

哈佛清退的国际生,港科大无条件接收! - 天天要闻

更具戏剧性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在禁令发布24小时内宣布"哈佛分流计划",不仅承认哈佛学分、免除语言成绩要求,更承诺48小时完成录取审核。

这种高效源于香港特区政府2024年推出的"顶尖人才通行证计划",该政策允许高校自主认定急需专业领域人才。

截至5月24日,港科大已收到超过900份转学申请,其中37%来自美国本土学生,这个数字打破了亚洲大学招收美籍学生的单日纪录。

这种罕见的跨国学术救援,暴露出美国高等教育霸主地位的脆弱性。当政治干预突破底线,全球顶尖人才会用脚投票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特别为比利时公主预留了环球事务硕士项目的席位,毕竟香港仍保持着普通法系的学术传统。"这番表态暗指美国司法体系对学术自由的侵蚀。

禁令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显示,哈佛每年从国际生获得的12亿美元学费将蒸发,相关学科可能裁减30%教职。

这种"去国际化"创伤与香港高校的积极招揽形成尖锐对比,港科大校长在声明中强调:"真正的学术自由不应有国界",这种价值观对决或许预示着全球学术权力中心的位移。

哈佛清退的国际生,港科大无条件接收! - 天天要闻

比利时王室发言人证实,正在哈佛攻读公共政策的伊丽莎白公主已启动紧急预案,其课程可能转移至比利时鲁汶大学完成。

这所欧洲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其创立时间比哈佛早了两个世纪。

历史仿佛完成轮回,1636年清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创立哈佛,如今这里的学生却因意识形态审查再度漂泊。

香港科大教务长的比喻颇为精妙:"知识没有护照,真理不需签证,我们只是为流浪的智慧提供栖息之地。"

站在历史维度审视,这场危机折射出更深层的文明断层。

哈佛建校之初便以"为基督荣耀培育各族青年"为宗旨,其国际生比例从1636年的零增长至2024年的27%。

这座拥有388年历史的学术殿堂,首次被强制清退所有国际学生,尚属建校以来首次。

当香港科技大学向流散学子伸出橄榄枝时,其背后则是亚洲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年积累后的自信姿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学术战争中,最大的输家恐怕只有美国自身。

除非美国社会能及时意识到,没有任何国家安全,需要通过阉割思想自由来达成。

然而,在此时此刻,偌大的美国,却已然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第四届“白鹭杯”中小学生、国际学生中国传统故事英文诵读活动举行 - 天天要闻

第四届“白鹭杯”中小学生、国际学生中国传统故事英文诵读活动举行

5月25日,第四届“白鹭杯”中小学生/国际学生中国传统故事英文诵读活动,在上海市静安区大宁国际小学西校举行。活动由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上海炎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外语教学研究中心、上海市静安区大宁国际小学西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合作交流中心承办,上海译文出版社、凤凰颐合文化发展有限...
在成都,中考最低多少分才能考上高中? - 天天要闻

在成都,中考最低多少分才能考上高中?

在巴蜀大地的繁华都市——成都,每年夏季,随着中考的钟声敲响,无数家庭的心也随之紧绷。对于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学生们而言,中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检验,更是通往未来高中学习乃至大学梦想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里,中考最低多少分才能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 - 天天要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

2025年5月25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以下简称《探索》)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刘守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
上纽大2025届本科生毕业了!钢琴家孔祥东勉励学子拥抱自己的与众不同 - 天天要闻

上纽大2025届本科生毕业了!钢琴家孔祥东勉励学子拥抱自己的与众不同

今天,上海纽约大学举行202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来自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毕业生与亲友、师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人生重要时刻。这是上纽大首次在校园内举行毕业典礼。毕业生们身着紫色学位服,接过由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颁发的中美两张学位证书,正式迈向人生新阶段。今年典礼的致辞嘉宾是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先...
五洲学子同舟济,这群外国留学生在沪挥桨竞逐 - 天天要闻

五洲学子同舟济,这群外国留学生在沪挥桨竞逐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5月24日,2025年“感知中国”——第十五届上海高校暨第三届长三角高校外国留学生龙舟赛开赛。来自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江浙沪皖地区的留学生龙舟队齐聚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通海湖。33支队伍,102个国家,792名选手挥桨竞逐,吸引了数千名观众汇集在...
这场“家庭教育真经”,值得每位家长收藏! - 天天要闻

这场“家庭教育真经”,值得每位家长收藏!

5月24日下午,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广英才工作室、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大连学校、中国银行联合主办的《家有儿女要留学——暨2025年大连首届多元家庭教育国内外教育交流大会》大型专家全国巡回报告会大连站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由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教授作为主讲人,在洲际酒店大宴会厅举行,共...
国内退步明显的4所211,曾与985高校相媲美,2025级考生可以捡漏 - 天天要闻

国内退步明显的4所211,曾与985高校相媲美,2025级考生可以捡漏

目前已经五月底,距今年高考不到2周时间。对于高三学子来讲,每一分都至关重要,可能影响未来五年、甚至一生的轨迹。尤其是后续志愿填报,自己应选择什么高校?相应话题随即提上日程,但211才是众人心之所向。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焦点,这一工程代表着中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