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起初,选择参加数字网络布线设计与实施这一赛项时,市第二职业中学李家豪、郑丹阳两位同学尚未接触过该专业的相关知识。从一无所知到荣获省赛三等奖,他们是如何一步步从校赛、市赛走上了省赛的舞台?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是那些凝结在铜芯导线里的汗与光。

李家豪、郑丹阳同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志趣相投,听说学校要选拔学生参加省市两级的技能大赛,他们第一时间报了名并被学校选中。可对所选赛项——“数字网络布线设计与实施”的知识,他们却一无所知。但他们深信“时间和汗水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王元和孙召鹏是他们的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的训练向来严格。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日常训练中,他们不是在教室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是在实训室里实践训练。时值盛夏时节,天气酷热,两人按照赛程标准操作下来通常需要三个小时。每次训练完,头上的汗水就会顺着安全帽带流淌下来,身上的工装也已湿透。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家豪和郑丹阳同学凭着过硬的技术在市赛中脱颖而出,被市教育局高职处选中参加河北省学生技能大赛数字网络布线设计与实施赛项。
备战省赛的日子里,每天清晨六点,实训室的灯光点亮,键盘敲击声与网线钳的咔嗒声开始编织奋斗的乐章。为将每个RJ45水晶头的压接耗时缩短0.3秒,他们在模拟赛场上反复打磨动作轨迹,布线架上的模块在千百次练习中逐渐形成肌肉记忆。他们的手指关节因持续受力变得红肿,虎口处交织着网线勒出的血痕。但每当测试仪上持续亮起的全通指示灯时,又是对他们这份执着最好的见证。夜幕降临,他们的战场从实训室转移到思维空间。当月光漫过寝室窗台,两人对照着白天记录的耗时数据,在笔记本上勾画着动作分解图。郑丹阳独创的“三点定位法”让网线剥离速度提升40%,而李家豪设计的“螺旋理线术”竟使机柜布线既符合TIA/EIA-568标准,又呈现出建筑美学般的规整韵律。他们在睡梦中突然醒来记录的灵感,堆叠起30余种耗材优化方案。
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将专业融入生活的匠心。他们通过重布宿舍楼弱电系统,用Zigbee模块搭建的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节省了15%的网线耗材,更让原本凌乱的线槽化身为科技感十足的艺术装置。
当省赛评委看到他们贴着创可贴的双手在59秒内完成六类屏蔽线端接时,那些凝结在铜芯导线里的汗与光,已然是谱写最美青春的注脚。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佘志娟
(图片来源:邯郸教育)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