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久隆”来,向“模范”去,做一名爱的传递者

2024年06月12日14:42:07 教育 1260
自“久隆”来,向“模范”去,做一名爱的传递者 - 天天要闻

今年5月,久隆模范中学的于嘉斌老师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婚礼之后他和爱人第一时间将结婚礼金壹万元捐赠给自己的母校——久隆模范中学,希望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成长成才。

对于嘉斌而言,师爱是一种誓言,一种传承,也是对社会关爱的回馈。自“久隆”来,向“模范”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模范公民”正是上海唯一一所公办全免费中学——久隆模范中学的办学理念。

【师爱,是一种传承】

于嘉斌幼年失怙,与寡母相依为命,整个家庭仅仅依靠母亲微薄的打工收入维持生活。2001年,在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的大力倡议下,上海市唯一一所免费学校——久隆模范中学诞生了。于嘉斌成了这所学校的第一届学生。

在久隆度过的七年时光中,“勤俭、勤劳”的校训,校园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碑刻,已渐渐渗入于嘉斌的言行,时刻提醒着他学会分享和感恩。

自“久隆”来,向“模范”去,做一名爱的传递者 - 天天要闻

校内评选出的“久隆模范生”,他们有的是“垃圾分类小达人”,有的爱写诗歌,有的勤俭节约,有的是心理社社长,有的爱好非遗……学生的闪光点被呈现出来。 李蕾 摄影

“在久隆,老师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于嘉斌告诉记者,自己在初中时性格比较内向,遇到问题不敢主动提问。数学季老师家访时,鼓励于嘉斌“老师就是你身边的资源,有困难就来找老师。”在季老师的鼓励下,于嘉斌渐渐成了季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有时甚至下课10分钟都泡在老师办公室里问问题。

在久隆模范中学,许多老师甘心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耐心解难答疑,甚至在周末的家中为学生义务补习。周末,物理施老师经常把一些学生带回家补课,非但帮他们补习知识,还自己下厨烧饭。一位同学家中有变故,家里没人照顾,高一时的班主任徐老师家访时既上门烧饭,又送去了需要的日用品……这些点点滴滴,于嘉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同学之间,也是浓浓的情谊。或许是因为同学们的家庭背景都很相似,大家想法比较单纯,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有的同学自发地帮助落后的同学补课、梳理知识点,或者帮助同学练题。

“在这样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里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在众多教师的爱心浇灌下,于嘉斌茁壮成长,并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

2008年9月,于嘉斌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大一时,他就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义务授课。大学期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毕业后,于嘉斌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历史教师,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

【亦师亦友,像“大哥哥”】

如何把历史课上得有趣、有味?在教师工作岗位上,于嘉斌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核心位置上。

在学生们眼中,于嘉斌是一位“温柔”的老师。“在他的办公桌上有很多书,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很多课本之外的书籍。”高二(2)班苏靖函告诉记者,于老师的作业很少,和学生沟通却很多,和同学们经常聊学习之外的话题。“和于老师聊天很放松,会讲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很吸引人。”在学生们眼中,于嘉斌亦师亦友,更像是一位“大哥哥”。

自“久隆”来,向“模范”去,做一名爱的传递者 - 天天要闻

平易近人的于嘉斌老师,虽然平时说话不紧不慢,但是上课时,却很有激情。“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于老师的情绪会一下子高昂起来,伴随着语音语调的变化,引导同学们代入编写者的视角。”高二(1)班学生陆平说,“在无形之中,让同学们记住了这段历史。”

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片段比赛三等奖、上海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三等奖、第四届静安区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于嘉斌执教的历史课还正式入选上海市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嘉斌始终牢记这句格言,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关爱。

一天清晨,于嘉斌收到一条微信:“于老师,感谢你把我从年级倒数第一拉了上来,是你让我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了兴趣,祝你生日快乐!”发微信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李婧。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成了于嘉斌的同行。

而在久隆模范中学读书期间,李婧文静内向,上课时总是一手托腮、凝视着前方的黑板。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她,不太与周围同学交流,甚至还考过倒数第一。“当时,我被于嘉斌叫到办公室,心里很紧张,本以为要批评我,但他一题题地帮我分析试卷。”李婧说,最后一句“我觉得你可以考好”,让我信心倍增。

转折点出现在高二。“我没有看到自己之前,于嘉斌先看到了我。”于嘉斌发现,当于上课讲述一些动人的历史小故事时,李婧的眼睛里总会闪烁光芒。发现这一兴趣点后,在课堂上于嘉斌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小问题鼓励她积极回答,设计一些趣味历史知识小竞赛激励她不断前进。同时,课后对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为她加油鼓劲,让她形成学习的正向反馈。最终,高考历史李婧拿到了不错的成绩,顺利考入了理想中的学校和专业——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自“久隆”来,向“模范”去,做一名爱的传递者 - 天天要闻

学生陈力(化名)自幼父母双亡,早早被亲戚领养,但她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成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这是于嘉斌带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班学生,虽然已经毕业,但他们不仅在微信上和于嘉斌保持联系,还经常回学校看望他。

有一次,陈力回母校看望老师。在闲聊中,于嘉斌得知,陈力为了争取国外交流的机会,在备考英语雅思,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辅导班,负担不起辅导费用。巧的是,于嘉斌教过的学生,正巧在做雅思辅导。于嘉斌瞒着陈力,悄悄为她垫付了“一对一”雅思辅导的学费,并且叮嘱辅导老师千万不要在陈力面前提及费用。最终,陈力成功通过了英语雅思考试,前往美国交流学习。

师生爱,是经年累月的反哺奉献。正如校名的寓意一样——自“久隆”来,向“模范”去。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李蕾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尹弘专题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天天要闻

尹弘专题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6月26日,省委书记尹弘深入高校和就业之家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市场供需对接,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全力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省领导陈敏、孙洪山参加调研。尹弘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现场工作人员、...
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计划,有这些新亮点—— - 天天要闻

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计划,有这些新亮点——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民航大学等9所高校发布2024年招生政策。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依旧是今年高招的关键词。
从中考382分到高考541分,她考前一个月写满了一百多页化学笔记 - 天天要闻

从中考382分到高考541分,她考前一个月写满了一百多页化学笔记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实习生 张婷 黄志勇 江冉 崔子月凌晨四点钟独自一人到自习室学习,临考前一个月,从化学试卷中整理易错易混细小知识点,共写满一百多页化学笔记。“语文100分,数学85分,英语120分,物理67分,化学90分,生物79分。”6月2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获悉,该校高三(1)班物理类考生刘逸纳考...
2024中山义务教育招生电脑摇号时间定了!7月5日举行 - 天天要闻

2024中山义务教育招生电脑摇号时间定了!7月5日举行

6月26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布关于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电脑随机摇号安排的通知,确定于7月5日举行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电脑随机摇号。 根据电脑随机摇号工作安排,6月26日在中山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平台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新生网上报名信息最终审核结果,监护人可登录平台查阅。如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监护人...
梦想,从博雅启航!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 - 天天要闻

梦想,从博雅启航!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

一季闻花,一季听雨。一季盛开,一季成长。当时光的脚步越过六个春夏秋冬,“博雅学子”便要带着“希望种子火车票,踏上青春的列车”。6月25日晚,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以“梦想,从博雅启航”为主题的首届(2024)毕业典礼在学校演播厅举行。六年级师生、家长齐聚,共同见证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里程碑的一刻。活动现场回眸...
@六师考生 查询高考成绩,今天可以填报志愿啦! - 天天要闻

@六师考生 查询高考成绩,今天可以填报志愿啦!

阅读提示你是否还记得那年查看分数的瞬间有人掩面哭泣、有人兴奋尖叫有人觉得不可置信一遍一遍确认数字有人知道分数之后假装淡定让家人猜.......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考查分的激动场面,及相关热点新闻霸屏热搜。记者从师市教育局了解到,6月25日18时起,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6月25日,距离高考查分还有5分钟,...
送别毕业生 这所高校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午餐会 - 天天要闻

送别毕业生 这所高校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午餐会

南都讯 记者程安 通讯员李芷雯 六月蝉鸣又起,青衿之志可期。又是一年毕业季,学生即将离开校园,人生旅程如何开启?日前,一场特别的午餐会在湛江科技学院举行。参与午餐会的是湛江科技学院校长彭寿清,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如学和2024届毕业生代表。午餐会现场,彭寿清为毕业生题字送书,以深切的期许寄语毕业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