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2024年03月22日15:15:19 教育 1998

导读:长期的打击,会让一个人慢慢失去自信,变得自卑,甚至对学习和身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趣。反之,适当且合理的夸奖,则会让孩子找回自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未来。

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 天天要闻

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一个年轻的小学女老师在给班上每个孩子批作业,对孩子们进行各种花式夸奖。

她不同于以往我们印象里的老师,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加以表扬,对成绩退步和本身成绩在中等偏下的孩子进行批评。

这位老师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点名叫每个孩子上台领自己的作业时,都会有不一样的花式表扬或鼓励方式。她会表扬作业稳定发挥的优秀孩子,也会表扬取得进步的孩子;她会鼓励原本成绩很差但有了一些进步的学生,也会鼓励这次作业有失误的学生。

比如“有进步XXX,你好棒呀!你有进步的。”

比如:“XXX,你这两天太乖了,快来抱我一下。”

比如“XXX,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很多网友对此评论:“我怎么就没遇到这样好的老师。”“果然是别人家的老师。”“孩子有这样的老师,想不进步都难”……

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 天天要闻

视频里这名女有点微胖,不是很漂亮的那种,但第一感觉还是很耐看的,重要的是,她开朗,相信每个孩子,给予孩子们鼓励,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可见,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若你的孩子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这是他们一生的幸运。

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这样,但身为孩子家长的你,却可以常常夸夸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教育专家尹邓安在两个孩子上学读书那会,每天都会对孩子做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第二件事是对他们说“你真棒,你比爸爸强”。

在父亲的鼓励和肯定下,两个孩子在学习生涯中都充满动力,甚至还考上了名校爱丁堡大学

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 天天要闻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语言上的肯定和激励,父母的关爱,会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有意义、自己的做法有价值感。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有一个叫做李琦的妈妈,她用轻松的心态和鼓励的语言,一步一步把学渣儿子变成了学霸。

儿子字写的丑,她说“不错,已经能写到格子里面去了。”

儿子玩游戏,她不干预反而鼓励,让儿子去接触编程、剪辑等更多领域。

在节目中李琦坦言:“孩子生下来就有他的使命,他有他的一条道。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扬长处,规避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后来,儿子小帅果然逆风翻盘,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不仅成了学校里的商业小能手,创办了自己的出版社,还成了一个在B站拥有800粉丝的UP主。

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 天天要闻

父母的鼓励和夸奖,是孩子自信、积极的源泉。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的港湾,是他们失落、委屈、难过时可以寻求庇护的地方,是他们高兴、激动时可以分享喜悦的地方。在父母这里,孩子本没有任何的防备,他们只知道“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可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环境中,从父母身上吸收的总是负能量,比如自己失败是被父母打击,自己得意时被父母泼冷水,自己难过时被父母吐槽,长此以往,孩子如何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如何获取自信,又该如何身心健康的成长?

有这么一个问题,是“在打击中长大的孩子该如何自救?”

作为父母,你应该意识到孩子内心有“自救”这个动词的时候,他的心理世界该是多么的荒凉且悲哀,他们又该是多么的无助且痛苦。

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 天天要闻

父母打压式的教育,是自认为“压力使人成长”,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压力,避免长大后太过玻璃心。

可是,换位思考,如果你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被否定、被打击、被泼冷水,你会怎样?你会不自信,你没办法理直气壮的做自己,你做什么都会唯唯诺诺,因为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通常有四个心理上的问题。

第一,不自信,甚至越来越自卑,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糟糕。

第二,性格孤僻,他们对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人,都充满警惕心理,认为没有谁会依赖自己,也没有谁会真的爱护自己。

第三,敏感,情绪容易不稳定,内心脆弱,看见别人没有当着自己的面说话,就以为那是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可见,缺乏夸奖和鼓励长大的孩子,内心世界有多灰暗。

从“学渣”变成“学霸”,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 天天要闻

父母生育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长大,快乐积极勇敢三观正,可是孩子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的形成,往往最初便是源于父母以及生活环境。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以身作则,便是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你想要孩子阳光开朗,就要给他们的世界里注入阳光;你想要他们快乐积极,就要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状态,让他们自信起来;你想让他们三观正,就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正”。

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任何的考试,但你怎样才是为孩子好,是父母们一生的功课。


End。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专注情感心理领域,以走心的文字,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本文话题讨论:扪心自问,作为一名父母,你对孩子的夸奖表扬多一些,还是批评打击多一些?欢迎留言讨论。

#我来唠家常#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西方哲学|乾元西学教室(第十六期)招生中 - 天天要闻

西方哲学|乾元西学教室(第十六期)招生中

西学,涵盖古希腊以来欧洲及北美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美学、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 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已有三百余年,从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五四时期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西方的影响无处不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源于西方...
江西省教师5年减招85%,怎么看? - 天天要闻

江西省教师5年减招85%,怎么看?

近期,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披露:2025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计划2146名。相比去年的3957人,下降45.8%;而去年相比2023年的7821人,下降约49.5%……较2020年的高峰期,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降幅高达84
权威发布 | 沈阳市七所普通高中将首次招收科技特长生 - 天天要闻

权威发布 | 沈阳市七所普通高中将首次招收科技特长生

科技特长生为进一步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引导中小学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转变育人模式,大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沈阳市第二中学、沈阳市第五中学、沈阳市第十七中学、沈阳市浑南高级中学、沈阳市垚为学校等7...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项目工地建设忙 - 天天要闻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项目工地建设忙

5月1日上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固安校区建设工程一标段项目的建设者们正在紧张施工。河北日报记者刘 英摄进入“五一”假期,当大部分人开始享受美好假期时,固安县西北部的固安航天城内,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固安校区建设工程一标段项目的建设者们依旧忙碌,全
翁城日记 888 - 天天要闻

翁城日记 888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

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复旦大学《物理前沿导论》的课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绍黑洞吸积理论。这门由32位物理学科骨干教师轮流介绍各自研究方向的学科导论课程始于2024年,覆盖了物理学系所有研究领域,帮助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概览学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