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推进“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负担有效减轻,校内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增强,校外学科类培训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10月26日,兰州市“双减”两周年总结推进暨经验推广会第二场活动在城关区畅家巷小学和水车园小学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活动设资料阅览、课程观摩、活动展演三个部分。学生课后服务成果展区展台上格外引人瞩目,美轮美奂的扎染作品、惟妙惟肖的粘土手作、精美的艺术纸雕工艺品受到一致好评。据了解,畅家巷小学围绕“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的目标,打造四级社团课程,让每个学生在不同年级能够分项目、分层次、有梯度的参与、学习和体验。目前,微社团已经成为畅家巷小学的特色社团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畅家巷小学是我市推进“双减”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兰州市教育局成立“双减”工作专班,跟进全市“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深入推进实施“新教育”“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等教育实验项目,提炼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服务,努力满足学生需求。同时,会同科技、文旅等部门遴选341名“教育公益人才”为学校提供中医药文化、科技创新、特色体育、非遗文化等教育内容,增强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项规定》,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压减,超过七成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双减”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配套支撑措施不断强化,校内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增强,校外学科类培训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今后,兰州市教育局将不断推进“学校作业校本化、县区作业区域化、市级作业体系化”三级作业优化设计体系建设,加强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培训和指导。同时指导学校保障课后服务时长,结合校园文化特色,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以“防违规、防变异、防反弹、防风险”为重心,坚持引导规范与行政处罚并重,紧扣国家教育政策,树立校外培训监管与治理鲜明工作导向;加大对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特别是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现有机构健全完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和规范运营指导,逐渐提升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质量水平。(中国兰州网全媒体记者 杨宜霖 通讯员 方珺萍)
(来源:兰州发布、中国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