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事件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矛盾点:唐尚珺高考分数连续多年优秀,但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他却被自己心仪的大学退档,不得不继续他的“高考之路”。
据报道,唐尚珺今年考了594分,超广西理工类一本线119分。他的高考志愿共填报四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他优先考虑读师范类专业,但由于没有专项计划的资格,他走的是“正常批”。在档案被投放到华中师范大学后,他被退档,原因显示为“专业已录满”。
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但唐尚珺并未放弃。他表示将积极争取之后的补录机会,继续追求他的大学梦想。他的坚持和毅力让人感到敬佩,也引发了我们对于高考录取制度的一些思考。
我们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一些启示。纪录片《高十》记录了唐尚珺连续多年参加高考的经历,他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人认为,唐尚珺的坚持体现了他的毅力和追求梦想的决心;而另一些人则质疑他的行为,认为他过于执着于高考,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方面。
对于这个事件,我认为唐尚珺的坚持虽然令人敬佩,但他的做法并不值得鼓励。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接受现实,把握生活中的其他机会和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需要反思现有的高考制度。高考作为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招生方式,虽然有其公平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录取名额的限制,即使考生分数再高,也无法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我们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公平的高考录取机制,给予更多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总的来说,唐尚珺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高考在人生中的定位以及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唐尚珺的故事中得到启示,理性对待高考和人生中的其他可能性。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完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