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教育话题又冲上榜首。
大家是不以为我要讲校园欺凌?说实在,相信看过视频的家长,无一不是愤慨不已,作为二胎家长的湾叔,更是隔着屏幕都想打人。
最近疫情卷土重来,不少孩子都居家上网课,家长圈因为上网课更是每天吐槽不已。
家长情绪波动示意图
掐指一算,“双减”也一年了,这一年因为疫情广州网课开展一直是反反复复,期间也看到很多教育上的改革与变化。
作为经历过“双减”前后阶段的小学生家长,今天主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家孩子“双减”前后的变化,以及自己的一点感受。
“双减”前
勇往直前“鸡成绩”
目前湾叔家孩子已上四年级,所以属于经历了2年“非双减”+1年“双减”的小学生活。
“双减”前,其实我跟众多目前全力支持孩子网课的家长一样,为了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下来的各项学习任务而劳心劳力。
上班就怕老师@我,下班为了一纸成绩拼命“鸡”,每天鸡飞狗跳,不是以我发飙就是以孩子泪两行结束一天“学习战役”。
家长最怕
每天时间似乎都不够用,更别提再进行美好的亲子沟通与陪伴,那时候,同班也不乏因为学习费力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兴趣班的孩子。
注意,以上种种,仅仅只是为了跟上学习进度。更让人倍感压力的,还是成绩为上,事无巨细均以成绩作为参考。
这样氛围影响下,家长们更是拼命“鸡成绩”,课外辅导、家教一对一、网课……一边喊累一边忙活。
更有甚者,让一年级的孩子提前学会加减乘除多位数运算,让三年级的孩子直接学完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
记得当时,哪怕疫情居家上网课,翻看家长们朋友圈+作业打卡,都能看到为了争取表现,很多孩子除了课内学习,还额外多做了很多习题、试卷,上课外网课。老师对此喜闻乐见,评价极好。
然后隔天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孩子加入了“争取表现”的队伍,那种“力争上游”的压力与窒息感,是扑面而来的,并且老师会助你“不躺平”一臂之力,形成的局面要多卷有多卷。
多少网课妈妈的梦想
那么问题来了,把大量时间、精力用在成绩上,孩子德体美劳能顾及多少?
(反正此前我觉得自家孩子好让我焦虑)
“双减”后
全面发展正式提上日程
自从去年开启“双减”之后,我家孩子所在学校,开始画风变了……
不能公布成绩让孩子成绩开始成谜,不过一旦孩子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校表现欠佳,老师便会在群里以学号通知家长,孩子留堂老师亲自辅导、监督。
英语午读迟到/不开口也要留堂读
然后像湾叔觉得有点难的思维导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校内完成也是青出于蓝。(此前湾叔感觉更多有家长参与成分在里面)
接着,学校开辟了菜园,每个班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菜地,各自负责播种、浇水、施肥、收成……哪怕青菜一人分一条,也要带回家与家人品尝“收获的喜悦”。
还有各大学校社团如火如荼进行(由负责老师筛选进入),更不乏像粤剧、刺绣这种传统文化社团的举办,并且真的毫不马虎。
像湾叔家孩子,国庆前加入了刺绣社团,热情那叫一个高涨,在家一有空就废寝忘食干起针线活。别说,虽学习一个月不到,下图作品,从线稿到配色到成品,一个晚上自己“一条龙”搞定。
还有各类校内外比赛,学校、老师不仅在校动员、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必要时,拉群跟进指导,主动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得。
而为了更好培养孩子集体观、责任感,积分制度由原先的班级制下沉至小组制,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同时,组内也形成互相监督、荣辱与共的氛围。
“杀鸡儆猴”整顿写照
就连班委选举,也开启了投票机制,真正实现“还治于民”。
曾经,湾叔觉得要压缩学科学习时间来发展孩子各项技能,是比较冒险的事情,毕竟到最后依然要靠分数来筛选“种子”。
但这一年“双减”下来,神奇的是,孩子觉得上学、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了(重要的是学习并没有落下),不仅更多面开花,愈加懂事明理也让亲子关系变得分外融洽。甚至,我都不用担心孩子三观会跑偏……
至此,我看到了“双减”背后真正的意义!
家校良性共建、孩子全面发展
才是真正的“双减”
或许湾叔只是千千万万家长中的一员,代表了部分家长的感受。
正如湾叔身边也有一直保持双减前鸡娃习惯的父母,不仅与学校、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与沟通,甚至以身作则“鸡娃先鸡自己”,孩子没了补习班自己再重新学习,亲自下场教娃。
湾叔佩服他们,奈何自己的精力有限只够躺平,也不求孩子日后进神学院,只求顺利上高中大学就好。
图源:摄图网
当然前提是孩子身心健康。孩子间小打小闹可以,但校园欺凌0容忍。
虽说校园欺凌虽普遍存在,但湾叔相信,如果学校管理与引导够到位,学生三观够正,是可以大大降低发生概率的。
图源:摄图网
而名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在湾叔看来,首要还是管理,要让那么多学生统一步伐向前走,哪有不花力气、光靠名气就能实现的事情?!
因此,这里湾叔也建议大家置业时不妨多关注项目周边教育学校排行,校名背后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体系,排名是多年来的经验累积。
目前针对广州公办初中的分类,民间有一个叫法,分别是超一线公办,一线公办,准一线公办,二线公办,也就是四个梯度,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至于,择校就能让孩子远离伤害吗?
答案不绝对,但只要有提升1%避免危害概率,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去做,所以才有那么多家长追逐名校,花高价买入优质学区房。
但话说回来,择校可能会让孩子更好地远离是非之地,但家庭氛围的建立,一样十分重要。这其中,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对教育的重视,才是教育关键所在。
当然,湾叔这里并非甩锅给家长,学校一样要有“去粗取精”的大原则,老师也应始终秉持“教书育人”的初心,需要大浪淘沙。
家校共建,互相尊重与理解,从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校氛围,其实才是真正的“双减”,才能更好培养出更全面发展的孩子!
图源:摄图网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