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郁儿的屋子”收录的过稿文,稿酬150-500元,本头条号长期有酬征稿,想投稿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发送“投稿”查看具体要求,欢迎您来投稿。
过稿作者/雯帆|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考研经历
我是女生,本科毕业于北京一所211理工类大学,金融学专业。
大学期间沉迷于混社团,成绩一般不够保研资格,没有实习经历,简历空空如也,那个时候找工作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只能选择考研。
虽然经历了将近一年身心备受摧残、地狱般的备考生活,最后还是与自己报考的西南财经大学以6分之差失之交臂,当年分数线是385分,比历年最高分还高出30多分。
很无奈,很失落,但备考过程实在艰辛,不想二战了。也算是运气好,一番波折后,最终调剂到了东北财经大学。
专硕,两年制。第一年上半学期在学校好好上课,下半学期就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了。
一开始我是坚定留在大城市发展的,金融专业只有在一线城市才吃得开,听过见过那么多金融人士成功案例,野心勃勃的我内心也是蠢蠢欲动,总觉得不实现“年薪百万”都对不起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
于是,我开始从多维度填充自己的简历,以专业第三的成绩拿到奖学金,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了CFA(金融特许分析师)一级、CPA(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不断积攒实习经历。
然而,在大连除了商业银行网点,高质量的金融业实习机会很少。我便托导师关系,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券商投行实习。
研一的下半学期,我开始了翘课赴京实习之旅。
实习生活
当时北京租房的均价,大概是单租一间卧室就要3000元/月。
为了省钱,我打听到,一些高校附近有专门租给考研大学生的便宜合租房,只要1000多每月。
一个50岁左右的阿姨从地铁站把我接上,领着我去看房。
那是一个老旧小区,跟着阿姨走进漆黑的楼道,她打开门,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只有一间屋子,形状是长条状的,靠墙的两边分别摆了4张床,全是上下铺,都紧紧挨着,能住下16个人,中间的过道仅能容纳2个人并肩站着。
卫生间不到1平方米,还塞下了一个洗衣机。
屋内大约有八九个人,床上的女生穿着跨栏背心,搭着小桌板学习,夏天闷热的空气让我只觉得喘不上气来。
我几乎是逃出来的。我想起了小城市家里140平米的大house,心里想我这又是何苦呢。
还好我比较幸运,家里人帮我联系了在北京的远房亲戚,房子正好空着,让我暂时住进去,住宿的问题这才解决了。
再说说实习,券商投行的实习都是一位难求,不仅没有实习工资,还不包吃,可谓自己贴钱换实习经历。
我住在天通苑,传说中的“人流运输大站”。
每天6点多起床,从小区门口扫共享单车,骑行2公里到达地铁站,车程一个半小时,全程像热狗一样被四面八方的人夹住。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在手机上看下载好的CPA视频,到站后再步行1公里到公司。
午餐在门口便利店买一份20元的盒饭,下午6点正常下班,去超市买菜,到家8点,自己做点简餐吃完9点了,加班一会后,再开始补学因翘课落下的课程,并继续备考CFA二级、CPA。
北京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座高速运转的城市,人们的脚步匆匆忙忙,仿佛你停下一秒,就会被整个城市抛在后面,时刻让我处在高强度高压力之下。
在北京,我没有生活,我是在求生存。
独自就医
就这样坚持了快半年,问题出现了,我的身体吃不消了。
考研期间的巨大压力、晚睡早起,让我患上了“慢性胃炎”。实习期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不能按时吃晚饭,更是让我每天一到下午五、六点钟就饿得胃疼。
因为一直太忙,抽不出时间去医院。
一天下午,我跟同事一起出去办业务,办完后一起吃了一个螃蟹粥,一大锅粥里面躺着一个完整的螃蟹。
当天晚上我就失眠了。两三点钟,我胃里便翻江倒海、浑身乏力,紧接着上吐下泻,竟然还便血了。
我吓坏了,当即给领导打电话请假,准备第二天去医院。
第二天,我挂了一个急诊号,独自一人坐在医院长廊的椅子上等候。眼前人来人往,有的表情凝重,有的面露痛苦。
这时,一张床从我面前快速推过,我抬头瞟了一眼,就后悔了。
一个男的躺在那,右手臂搭在胸前,大拇指好像被利器砍断,血肉模糊,紧闭双眼,满脸挣扎。
我的心一揪,内心充满恐惧。
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只能查出来大便里确实有血,却不明原因。
我担心极了。一个人在大城市无依无靠,心灵本就脆弱,外加网上疯传各种金融民工猝死、年纪轻轻患癌症等推文,更是让我触目惊心。
打电话给妈妈哭诉一番后,我再也忍受不了了,定了回学校的车票。
拥堵的交通,高昂的房价,冷漠的关系,漫天的雾霾。
我对北京,再也没有好感。
北京,再见,再也不见!
我的现状
我的家乡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只是一个三线城市。
没有繁华的都市生活,没有丰富的娱乐项目,也没有遍地的赚钱机会,只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栖身之所,一个让人身心放松的地方。
毕业前学校没课了,我就回到家乡,专心考编。
工作三年了,你问我放弃大城市回家乡有没有后悔,我的答案是:真香!
虽然没有出人头地、年薪百万,但也岁月静好、怡然自得。
我不再担心自己的身体,每天有时间锻炼,有时间休闲。我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还不错的收入。
我讲述自己的经历,并非劝你也放弃大城市回家乡,而是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供你参考:
1)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实践出真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别人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能代替你自己做决定。
2)选择了就不要左右摇摆,认准一个地方找工作,否则笔试、一面、二面两个城市来回折腾,投入了大量成本不说,还往往顾此失彼。
3)不建议先在大城市工作几年再回家乡,错过了应届生身份,找工作也没那么容易了,如果考公务员进体制内单位,还丧失了年龄优势。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希望能带给你一点点帮助。感谢你的聆听,愿你也能从容选择自己的未来道路。✨
往期精彩内容:
作者介绍:
雯帆,致力于个人成长与不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