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谁的责任?
行为品德上,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知识传播上,老师绝对是主体。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很多家长都很无奈地发现:如今为孩子授业解惑的也不再只有老师了,很多教育都转嫁到了家长的身上,甚至一些老师还认为“教育孩子就该是家长的责任”。
当家校共育被错误解读,自然也就容易产生家校矛盾。
不久前在网上刷到了一段视频,江西吉安,某小学一年语文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段让学生罚站的视频。
孩子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能让老师如此生气呢?
原来既不是因为调皮捣蛋而出了安全事故,也不是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这群一年级的孩子里,大多数没有提前学过拼音,导致老师不满意上课效果。
“ 家长怎么辅导的?这课我上不下去了!”视频中,老师的抱怨引发了很多家长的不满。
事情被曝光后,网友们也纷纷质问该老师:教育孩子究竟是谁的责任?如果家长都能把孩子辅导明白了,还需要去上学吗?
网友热议:
“ 我女儿今年也是一年级,班上没有提前学拼音的孩子天天被老师找家长,我很庆幸在女儿大班的时候就教她拼音了。”
“ 以前教孩子学习是老师的任务,现在理所当然成家长的事情了,双职工家长天天上班忙死,哪有时间专门搞孩子?”
“ 不得不说,有些老师真的太不负责任了,孩子入学没有学过拼音难道有罪吗?现在的公立幼儿园很多都不教知识呀,难道逼着每个孩子都要去上幼小衔接吗?”
此外,亦有很多网友调侃道:从前,父母只需要把孩子送去学校就可以安心工作了,孩子学习都是老师的职责,现在不同,学校不再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成了检验孩子在家学习成果的地方,学习上一有问题,老师就追着家长不放。
虽说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是如此,但这样的调侃也确实反映出了教育中的某些责任转嫁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责任转嫁”现象?
随着教育“内卷”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帮助孩子超前学习。
以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为例,由于很多公立幼儿园在孩子上学期间是不教授任何知识的,因此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入学,就会提前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或者是自己在家教拼音、识字。
提前学习固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提前学习的孩子很多,那么少部分没有接触小学知识的孩子就会成为某些老师眼中的异类。
尤其是当课程进度比较快的时候,老师就会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而作为人民教师,这类老师的做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教育孩子,家校应当职责分明
“家校共育”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得到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认可,毕竟教育孩子并不是某一方的事情,家长和学校应当积极沟通,互助配合。
但落实到具体的事项上,学校和家庭也应当职责分明,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主动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作为老师,也应尽职尽责地为孩子传授知识,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要及时帮助孩子解答疑惑。
为人师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因为当下的大环境破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就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家长身上。
这是一种对“家校共育”的误解,亦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表现。
本期话题
学生不会认拼音,老师拍视频发家长群,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