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是开学的季节,从pre-IB或IGCSE进入IBDP,意味着整个学习的节奏、方式和任务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同学开学之后会觉得手忙脚乱乱,难以应对。而进入10月、11月,各类学科竞赛也相继开始,任务更加繁重,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对于刚刚进入11年级的同学来说,开学这段时间尽快地调整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打好竞赛基础,积累经验和奖项也非常关键。所以,当“开学季”遇上“备赛季”,到底应该如何稳扎稳打地渡过“高压”时段呢?
01
【进度条】学生vs老师眼中的10/11年级
⚠️ IB学生的三大误区
同质化?差异化?
很多同学会觉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线,可以和其他同学追平进度,一起出发。但在日常和各个学校的同学接触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IB学校的进度差异非常大。
以所有学生都必修的数学学科为例,大纲中规定在两年中需要修完5个模块,而沪上比较知名的IB学校包校和位育,在开学前两周的时候就已经学到了第四章的内容,而反观进度比较慢的一些学校和相对节奏松散的海外学校,可能还在学第一章节的内容。
头部学校越来越“内卷”的学习进度,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复习时间,同时也为学生写IA提前进行了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提前的课内知识点学习,让学生在竞赛备赛的时候可以更加“丝滑”。
例如AMC在11月进行比赛,而很多同学在11月的时候就已经学完IB数学两年考纲中大部分内容了,还剩下的就是进阶的统计和进阶的微积分,而这两个部分恰好是AMC中不涉及的,所以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只需要把竞赛的内容补齐,做题更灵活,就可以应对了。
先松后紧?先紧后松?
相信大家都听过江湖传言——“IB学子没有时间睡觉”。确实,IB体系学习任务相对会更加繁琐,很耗费时间,但事实上造成很多同学压力特别大的直接原因还是任务安排不合理。
很多同学会习惯于在学段刚开始的时候摸摸鱼、划划水,等到快考试了再开始调整状态冲刺,但事实上IB的节奏应该是反过来的——11年级应该是任务最为繁重、把基础打好的时期,这样才能让后续的学习和活动更有章法。
可以看出,其实到了第二学期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去focus在课内学习上了,到了暑假更加是“黎明前的黑暗”,是攀登至顶峰前的最陡坡,如果能够在第一学期相对任务还没有这么密集的时候就把课内的知识学扎实,就会给后续的学习留出更多的余地。
DDL迷失?
随之而来的第三个误区其实就是大家对于ddl的迷茫。正如刚才提到的,其实IB学子所面临的很多时间节点并不是最终的那个“大考”,而是可能会平摊到DP两年中的每一个月。
对于学生来说,不明确任务划分和不清晰未来规划的焦虑会导致更大的压力,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导致任务拖延,进而导致更大的焦虑,周而复始,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