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的 人

2022年07月01日03:00:24 教育 1171

——记铁道兵哥们儿——杨家山

作者:黄康全 整理:卢 凯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1971年的春节刚过,咸阳市第五中学,寒假后开学第一天,上午我才办完从北京来到咸阳的转学手续,对这所学校还很陌生,下午,就跟着新认识的同学,来到教学楼后面的小广场。只见砖砌的主席台上方,一条横幅上写着:“参加三线建设动员大会”,当我们按班级顺序坐定后,学校的领导陪着俩名军人走上了主席台,经过校教务主任简短的介绍,动员大会正式开始了。

两位军人是代表铁道兵部队到咸阳市招收应届毕业生和适龄青年,配合部队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只见一位干练的军人,走到台前,他有1.73米左右的个子,一张白净的面容,微胖的圆脸,眉清目秀,一身合体的四兜军装,棕色人造革皮带系在腰间,说明他是军队干部,在军装的衬托下,显得十分英俊帅气。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整天泡在泥里水里,冒着生命危险开山筑路的铁道兵战士,倒像是坐办公室的参谋干事。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杨家山当年照片

他向同学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开始了他的动员讲话。从背诵毛主席语录开始,用他浓重的扬州口音普通话(不过大家都可以听得懂),详细介绍了襄渝铁路是毛主席,周总理亲自规划的一条战备路,而且是一条0级铁路(从湖北到重庆铁路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一条直线铁路,不避山高沟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陕西段的二百多公里的铁路线上,隧道和桥梁占这段铁路4/5,整个陕西段只有30来公里平地,绝大多数路段都是隧道与隧道之间是一座桥梁,有很多车站也是一半在桥上一半在隧道中。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铁道兵在群山峻岭中开山筑路的情景,一切艰难困苦在他的口里描绘的是那么的壮观,在以吃苦为乐,以吃苦为荣的年代,听着他不用讲稿,侃侃而谈襄渝铁路建设的重要性,使我们这些16-7岁的中学生立即有了一种要投身轰轰烈烈的建设洪流的冲动。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整整两个小时,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大山深处发生的一切,当他再次举手行标准的军礼时,坐在下面的我们一片掌声,每个人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个精彩演讲的部队干部,就是铁道兵5852部队18连的二排长,一个让我们几十年都改不了口,现在仍习惯称呼"杨排长"的铁道兵哥们儿——杨家山。

散会后,同学们都在第一时间按要求跑到班主任那里去报名,生怕去晚了报不上名,赶不上趟。还没有正式通知的那些日子里,杨排长和他的搭档石小平(部队18连的1班长),每天都那么忙碌着。他们跑遍了咸阳的每个中学、工厂、街道办,举办了多场动员会,一时间在咸阳掀起了踊跃报名,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也称作三线建设)的热潮。

有的女学生为了上三线,写了血书表示决心。在他们的动员下,铁道兵在咸阳市招收了876名学兵,组成 四个连队(5852部队学兵 16连,17,18连,女子21连)。1971年3月22 日 三个男学兵连 先行出发,女子于3月23日出发奔赴了三线战场 。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1971年临走时同军代表、连长和副连长及连队的几个同学合影。

前排:石小平班长(左)曹旭义连长(中)王成顺副连长(右)

后排:周强(左1)、军代表(左2)、腾平亮(左3)、杨家山排长(左4)、卢凯(左5)

到了连队住地,杨排长、石班长和我们同住连部的帐篷,按照部队的习惯,排长睡单铺,班长睡边铺,杨排长和连长、指导员分别睡在帐篷内的三张木棍床上,石班长和我们连部五大员挤在一个木棍搭建的通辅上,这是连队最好的卧具了。其他人的全都是地辅。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石小平班长当年照片

两周后我去卫生队集中学习了,回来时杨排长石班长都回到了部队连队。因为我们学兵18连就是配属部队18连进行岚河隧道施工的,所以和杨排长虽不能朝夕相处,可也是经常见面。

1972年的夏天,全国的高校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最高指示精神指引下,恢复了高校招生,杨排长被部队选送北京钢铁学院(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成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当他背着背包,手提一只旅行袋经过工地时,正好我和卢凯都在工地上,我们互相告别。那一年杨排长23岁,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们好羡慕他呀。既羡慕又留恋,我们最熟悉的铁道兵哥哥去北京了,以后不知能否再见面了。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杨排长上大学后的照片

那时的通讯条件也差,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联系,不过我们并没有忘记杨排长,以后的很多年,每当我们战友聚在一起时,襄渝铁路建设(即三线建设)永远是我们谈论的主题,每次也都会想起杨排长和当年部队18连的战友们,津津有味地说着当年的趣闻趣事,特别是杨排长的那句:“进洞施工大饼油条随便吃”的乐观主义的谎言,被咸阳学兵们牢牢的记住了几十年。

学兵连撤场后,我们也一直想联系上杨排长,当年出差扬州也有在茫茫人海中偶遇的期望,但始终未能如愿。

后来得知1976年8月杨排长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邯郸铁道兵钢厂,1982年转业回到了扬州,在扬州司法局任处长工作直至退休。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杨排长上大学后的照片

2008年我接到卢凯电话,他激动地告诉我,杨排长找到了,是通过原5852部队团宣传队扬州籍战友找到的。

两年多的同甘共苦,学兵与铁道兵们一道并肩作战,流血牺牲,在一个隧道里出生入死,亲如兄弟。所以铁道兵,学兵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战友,哥们儿,尽管学兵不是真正的"兵"。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同生死共命运,血染的情谊,使铁兵和学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几十年虽然天各一方,但彼此难以忘怀,相互的思念,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磨灭,反而更加浓烈。

同在团文艺宣传队的学兵和铁兵也是历经周折,终于取得了联系,在她们几十年后的第一次南京聚会,就帮我们找到了思念多年的杨排长。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我们陪杨家山排长在陕西法门寺游览。从左至右,卢凯、马连营、杨家山排长和黄康全。

卢凯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我们几个关系最铁的战友,并告知了杨排长的电话。我立即拨了过去,因为占线怎么也打不通,重复数遍反复拨打,直到晚上10点多钟总算打通了。原来几个性急的哥们,拿到电话号码后纷纷给杨排长打去了电话。

两周后我们一行四人飞赴南京,(当时扬州机场还在建设中)由于飞机晚点,我们到达南京时,机场已经没有前往扬州的空客大巴了。我们没有丝毫的犹豫,打的前往扬州,到达扬州已经深更半夜了。杨排长站在约定地点,翘首以待的等了四个多小时。

杨排长是1968年3月21日应征入伍,带我们这些学生去三线也是1971年3月22日几乎是同月同日。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历经了人生的磨炼。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我们跟杨家山排长联系上以后,部队52团的扬州战友们,重返当年52团驻地。

千里相思战友情,扬州西安再续缘,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如今,我们都已步入老年,时刻都在相互挂念着,挂念我们的"杨排长"杨家山,挂念我们扬州的战友朋友们,这些年我们像走亲戚一样的往来,延续了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

祝愿我们的情谊,天荒地老,地久天长!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安徽阜阳技师学院2025年思政课校本培训成功举行 - 天天要闻

安徽阜阳技师学院2025年思政课校本培训成功举行

2025年7月2日至4日,阜阳技师学院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为期两天半的思政课校本培训活动,旨在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学院各党支部书记、系部主任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共计67人参与培训。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心劳共育”夏令营活动 - 天天要闻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心劳共育”夏令营活动

以劳健心 以心驭劳——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心劳共育”夏令营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探索“五育”融合育人的新思路,7月2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首届“心劳共育”夏令营在六安
湖南2025年高招军校投档线发布,物理类女生最高652分 - 天天要闻

湖南2025年高招军校投档线发布,物理类女生最高652分

7月9日,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军事院校)第一次投档分数线发布。在物理类男生的投档线中,国防科技大学4个专业组中有3个超过了630分,最高投档线为634分,另一个专业组投档线为629分。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三个专业组都超过了620分,最高的为629分。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两个专业组分别为622分和623分。...
为母校代言!大美二中推荐官选拔活动举行 - 天天要闻

为母校代言!大美二中推荐官选拔活动举行

为展现“大美二中”的校园风采,挖掘学生中的“宣传小能手”,近日,济南二中开展“大美二中推荐官”选拔活动。经过激烈角逐,22名同学凭借对校园的深刻理解、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满满的展示,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大美二中推荐官”。
最新!江西又有多地公布高中录取分数线 - 天天要闻

最新!江西又有多地公布高中录取分数线

发布哥获悉宜春市、吉安市、安义县、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九江市柴桑区、德安县、武宁县、都昌县、瑞昌市公布高中录取分数线↓↓↓宜春市2025年宜春市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通告(一)根据《2025年宜春市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办法》文件精
纱帽街各社区暑期托管班同步开班 让孩子假期充实又欢乐 - 天天要闻

纱帽街各社区暑期托管班同步开班 让孩子假期充实又欢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邓晓、吴洁、汪乐、高黎妮)7月7日,武汉经开区纱帽街道马影河社区、新兰社区、月亮湾社区、百花街社区同步开启暑期托管班,以丰富课程、安全保障和贴心服务,为辖区儿童打造充实欢乐的假期平台,缓解双职工家庭 “看护难”
阜阳娃“玩泥巴”,玩出国家级大奖! - 天天要闻

阜阳娃“玩泥巴”,玩出国家级大奖!

【来源:阜阳发布】在刚刚落幕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颍州区程集镇中心学校选送的泥塑作品《家乡美食》斩获手工艺制作类二等奖(部分名单)这份“重头”作品出自乡村少年之手他们以泥土为材料不仅捏出了对生活的热爱更彰显了乡村美育的丰硕成果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