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2022年06月26日23:19:22 教育 1644

店里的理发师一边给我理发,一边和我随意地聊着,他又说起了他的孩子,他孩子的学校。我依稀记得上次他说的也是孩子,上次他说,“孩子所在的初中,虽然没有什么学费和书本费,但是随便一次学生校服的收费就是800多元一个学期或者一年。”

这一次,他又说起了家里孩子跨学区上学付出的“代价”。他前后共花了大概三万块钱才让孩子成功地跨进一个“更好的学区”的门槛去上学。其中,两万多相当于给那个学校的“赞助”,另外几千是给招生办和教导处的老师。

剪完头发后,我坐在了椅子上和他继续聊了一会儿。他告诉我,他约教导处的老师吃饭都很难约得到,人家总是有“饭局”。可想而知,这些饭局可能也是其他家长请的。

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 天天要闻

然后我就问他,如果你的孩子不跨学区就在你们自己的学区上学呢?他听了忙一摆手,脸上浮起一阵嫌弃的表情说,“我们这个学区太差了,跟人家那个根本不能比……”

所以,可以理解的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不能让人理解的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年会出现这种以“学区房”作为教育资源划分的方式,以及“塞红包”和“给好处”这种让老师帮忙照顾孩子的现象。

小编并不是说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也不是十分罕见的现象,甚至是不时能从职场和生活中听到的话题。尤其是已经有孩子的父母,偶尔会讨论给老师送了什么,为孩子上某个学区而买了哪里的房子,等等。

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 天天要闻

这种现象的存在,似乎让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没法“更为公正地”分配。好的老师,好的教学设备都在更好的学区和更好的“重点班”。那其余的普通学区和普通班级的孩子,相对而言是不是“显得吃亏”。

而作为孩子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在教育上太吃亏的。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法让他(她)去到一个更好的学区,家长们可能就要“想方设法”地进入资源更好的学区,这时候就产生了利益上的“供给需求”。

只要家长能拿得出足够的“赞助”和“好处”,就能获得更好学区的接纳。虽然可以理解家长们的良苦用心,以及学校和老师对“高额赞助费”的“海涵笑纳”。但是这种现象越多,也就意味着,那些拿不出“高额赞助费”的寒门子弟可以获得的公平机会相对就越少。

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 天天要闻

前些年,北大学生刘媛媛在一个轰动全网的演讲中提到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话题。当然她的演讲主题不是这个,她只是列举了这样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她真正想表达的是,即使你出身寒门,但是命运的手掌也有漏网之鱼的,寒门子弟逆袭人生的案例“数不胜数”。

她在演讲中引述了一个英国的纪录片《人生七年》,研究人员在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每七年会再去访问这些小孩一次,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穷人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刘媛媛想要表达的是,其实穷人的孩子,即使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要足够努力,用心奋斗,不抱怨出身,不抱怨父母(加上一些机遇),也是可以获得更好的人生。事实确实如此,比如,在演讲中自诩“家里连门都没有”的刘媛媛就是一个“寒门出贵子”的案例。

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 天天要闻

再回到上面的话题,假若上述的“类似交易”的教育现象在未来没有得到改善,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常态。当教育园地冒出了越来越多的铜臭味,那么,物质上较为缺乏的寒门子弟拥有平等资源的机会将会愈加减少。尽管“寒门贵子”还是会出,只是出的概率会不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小呢?

当然,这里“贵子”中的“贵”不是指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未来变得物质富有,而是指一个人变得更具有常规意义上的社会价值。比如寒门子弟通过努力成为传播知识的教授,或者救死扶伤的名医,或者研究先进技术的科学家。

这里也不是说上面这些职位比其他依靠基础体力、脑力的工作更有多少价值。职位本身虽然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在当今这个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些职位确实会被人看得更重要,这些职位也会对相应的人员提出更多的要求,包括从基础的身体健康要求,到一定的学历,学识,经验要求。

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 天天要闻

如果寒门子弟不能获得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很有可能出现:鲜有寒门子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社会阶层呈现“世袭制”。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又始终没法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最终,成为下一代“寒门掌门人”

最后说:

1、不管家长或者孩子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如何,我们都不提倡“充满铜臭气味的教育环境”,因为如果连教育这一最根本的培养孩子知识,灌输孩子理念,以及教授孩子道德的地方都开始“向钱看”,从小就在孩子心中种下“没有钱办不成的事儿”的种子,那么未来的未来,会变成什么。

2、不管家长或者孩子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如何,我们都始终提倡“奋斗”,即使父母条件好的一代,也不能随意荒废优质的各种资源,否则未来也很难延续上一代的优质资源。而条件受到限制的寒门子弟,更要坚持自我学习,要相信自己,不要抱怨父母,不管在哪里,是金子始终会发光,尤其是那些本身天资聪颖的孩子们。

为让孩子跨学区,他花了三万块,大半都是赞助费,小半给了老师 - 天天要闻

我是每天与您分享国际资讯的小编,点击关注,可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淄博高新区2024年“送戏进校园”走进高新区第二小学 - 天天要闻

淄博高新区2024年“送戏进校园”走进高新区第二小学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李红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戏曲精华,发扬传承精神,5月16日,淄博高新区2024年“送戏进校园”走进高新区第二小学。淄博演艺中心的老师们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京剧文化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京剧文化,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你还记得你读过的小学课本吗?致80后90后小学语文课本 - 天天要闻

你还记得你读过的小学课本吗?致80后90后小学语文课本

现在的你是否记得你以前读过的课本,现在的你有可能初为父母,看到孩子的语文数据,你是否还能记得当年你读过的书籍跟你的孩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还记得我们以前上一年级上的第一堂语文课教的是什么吗?是不是如书籍那样教导我们要尊师重道呢?面对五星红旗我们要肃然起敬,向五星红旗敬礼呢?
惠州14项活动多元解锁博物馆新体验 - 天天要闻

惠州14项活动多元解锁博物馆新体验

17日,2024年惠州市“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文物捐赠仪式在惠州市博物馆举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多所高校明确严查AI代写论文!专家解析AI工具生成论文靠谱吗 - 天天要闻

多所高校明确严查AI代写论文!专家解析AI工具生成论文靠谱吗

目前,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论文答辩阶段,多所高校发布声明,明确将引入论文检测工具,严查AI代写论文的行为。引入检测工具 多所高校严查AI代写论文 今年1月,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发布通知,明确该校将引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对所有申请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抵制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的...
校长打call|九秩南医,奋进一流!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为考生加油! - 天天要闻

校长打call|九秩南医,奋进一流!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为考生加油!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20天,扬子晚报招考部落联动少年志融媒平台,推出的2024“双一流·高水平大学校长为你打call”系列宣传再出新。今年,恰逢南京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向2024届广大高考学子致以诚挚的祝福,并向有志于医学的莘莘学子发出盛情邀请:“春山在望,未来可期。加油,同学们!我在南京医科...
内卷刹车片要来了! - 天天要闻

内卷刹车片要来了!

每当大家在讨论内卷的时候,当爸爸妈妈的都不禁叹息:现在的娃娃虽然说比我们小时候要吃得好,穿得好,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比我们小时候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