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前夕,有人在北大校园内做了一个“能当北大老师,到底要多牛”的采访,随机抓北大校园内的同学或老师来接受访问。
然而,这个采访中的一个片段却迅速走红网络。在画面中,被采访的这位北大老师衣着普通,拎着一兜馒头,抱着一瓶白开水,看起来并不擅长应付这种采访。
但是,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居然获得了高中数学联赛的山东省第一名和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直接被保送至北大。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北大校园中被叫做“韦神”的数学天才韦东奕。
韦东奕的父母都拥有很高的学历,母亲是山东建大的一名教师,父亲曾担任山东建大理学院副院长和山东大学博导,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韦东奕从小就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小时候的韦东奕来说,数学并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小游戏。
一年级的时候,韦东奕发现了家里的一本数学书《华罗庚数学学校》,里面有很多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每解出一道数学题的答案,韦东奕都觉得十分快乐和幸福。
此后,韦东奕便投身数学的海洋,初二便进入了山东师大附中的奥数训练队,成为了年纪最小的队员。高一的时候,他进入了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
国家集训队里的每次考试都是4小时3道难题,而韦东奕甚至在开考后的2小时内就答完了全部的3道题目。
韦东奕不用寻常的解题方法,而是自创了一套方便快捷的方法,这种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的方法后来被大家称为“韦方法”。
2008年,韦东奕参加了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以满分一举夺得冠军。国家队领队用3个小时解出来的题目,韦东奕用2.5个小时就做完了。
第二年,高二的韦东奕再次出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前任冠军数学天才陶哲轩用6个多小时解出来的终极压轴难题,韦东奕只用1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这次竞赛上韦东奕一战成名,他也成功的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数学系。
2013年,韦东奕更是在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上,以四项全能的好成绩包揽了所有的单项金奖和最终的个人全能金奖(丘成桐奖)。
2014年,这位数学天才本科毕业,全世界的各大名校都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哈佛大学更是放言,只要韦东奕来哈佛学习,他们可以为韦东奕配备专门的翻译人员,不需要韦东奕在学习英语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
但是,韦东奕拒绝了所有邀请,决定继续留在北大进行硕博连读。如今,韦东奕已经是北大的助理教授,在国际数学期刊上已经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联系自身,我们要怎样像韦东奕一样取得成就呢?碌碌无为终将是一事无成的。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汲取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培养一个强大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