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某问答平台邀请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该问题是:“我们是县一中,最近几年男教师不断考走,新进的教师很少而且都是女教师,为什么会这样?”
(图注:平台邀请回答教育问题)
教师群体中,男教师越来越少,女教师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早在10多年前就出现。只不过现在愈演愈烈罢了,特别是县城地区。根据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男教师占小学教师群体的31.25%,初中男教师占初中教师群体的42.22%,高中男教师占高中教师群体的46.11%。其中,县城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男教师比例会更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
一、县城教师收入少,男性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成问题。
虽然近几年关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地区的高中学校招聘教师年薪高达20万元到35万元之间。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小县城,甚至更加偏远的地区,教师的月薪基本都在3000-5000元之间,没有编制的小学教师可能还达不到这标准。
(图注:县城男教师收入偏低)
县城教师收入少,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使得大多数女性即使收入偏低,只要工作稳定,她们也能继续坚持。可是,对于男教师来说,他们在达到适婚年龄后,要面临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教师那份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只能选择考公务员进入其他收入较高的单位,要么辞职寻求其他发展。
总之,县城教师收入少,男教师面临成家立业、养儿育女等现实压力,这是县城男教师越来越少,女教师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图注:社会普遍认为教师应该是女性)
二、社会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应该做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真正在教育一线教过学的人都知道,教师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和轻松。教师们平时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试卷,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定时开展班会,更要及时与家长做好家校合作。此外,还要应对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各类公文写作和突击考察活动。好不容易等到了寒暑假,随时都要被学校召回去开会,处理一些应急事件或者大扫除。
(图注:教师工作相对没有挑战性)
然而,这些工作细则,对于没有在教育一线待过的人来说,他们普遍会对教师带有刻板印象,认为教师工作简单、清闲、毫无技术含量。社会的这种刻板印象,对男性从事教师工作会带来阻碍,一方面是社会认可度低,另一方面是男性天性中好斗好胜的激情会被打压。
总之,当社会刻板印象对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戴着有色眼镜,认为他们应该去做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时,男性成为教师自然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县城的男教师考走,出现男教师越来越少,女教师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二。
(图注:办公室都是女教师会很孤寂)
三、工作环境的枯燥和孤寂。
男教师变少后,教育群体的性别比例趋势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为环境中男性教师变少,仅存的男教师身边都是女教师,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与自己思维差异巨大的异性,以及无法谈心分享生活工作琐碎的学生。所以,工作环境的枯燥感和孤寂感会直线飙升。
另外,男性本身就不善于情绪上的表达和外露,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压抑状态,带来一些心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男性教师越来越少,而女性教师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三。
(图注:工作成就感延迟反馈)
四、工作成就感难以及时反馈,甚至没有。
教师这份工作有个很显著的特点——成就延迟反馈,甚至没有反馈。成就延迟反馈体现在——1、教学工作难以通过成绩单一地体现出来;2、职称与工龄挂钩,与教学研究成果挂钩;3、学生一年一升级,基本就把老师忘了,更不要说换学校。只有个别学生会定期回学校看望老师,或者功成名就后对老师进行回馈。
男性与生俱来的好斗特质,使他们相比起女性会更具竞争意识。而竞争意识的持续需要工作成就感的刺激。而教师这份工作在这方面的属性相对较弱,这也是为什么男性教师会越来越少,女性教师越来越多的原因之四。
(图注:给男教师们多一份尊重)
总之,教师群体男女性别失衡,背后是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存在。想要改变当下这种社会现象,需要整个社会和多部门协作才有可能改变。特别是最基本的薪资保障、社会认可度等。最后,如果你身边有认识的男性当教师,特别是县城或偏远地区,请多给予他们一份尊重和认可。我们的教育体系,太需要他们了。
我是星主,专注做教育知识分享,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成长路上,有困惑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