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讲到现代教育是工业时期的产物,这种一个老师在讲台上面讲,所有人在下面听,还要经过相同的选拔至今已经发展100多年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极大的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知识用高度浓缩、集约化的方式传授给未成年人。缺点也显而易见:这些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并不是我们在社会中保持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内容,或者说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远远不够让我们在社会中保持竞争力。有多少人在工作后发现和自己学的专业没有关系?有多少人工作后发现收入的高低和过去的成绩没有关系?
讨论还有哪些需要补充,首先要看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有很多种,怎么过好这一生这么高深的问题我们先不讨论,主流的需求还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教育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是为了更好的在细分领域做好工作。
让我们工作后保持竞争力是这些能力:反应力;亲和力;乐观力;目标发现力;持续学习力;语境理解力;专业构筑力;人脉开拓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协调力。
学习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反应原则(积极的学习状态);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自我学习路径)。
对于成年人的学习可以是多元化的,多渠道的,自我检测哪像能力弱可以对应的训练某项能力。对于还在学习的学生来说,毕竟还要经历统一的中高考,力求获取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那么就绕不开分数的问题,学历的问题。
对于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现在双减政策下,家长们应该关注两部分问题,一部分是绕不开的分数问题,如果让孩子学好文化课就需要更加清楚各科之间都在学什么,学好不同学科所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学好一门学科。
而另一方面就应该关注各项能力对学习分数的帮助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神的天赋有没有办法后天训练?学霸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后天养成?隔壁家小明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不能学会?
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需求,就是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现代教育所不足的地方,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因此各种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可是矛盾的是商机的产生是生意,生意的本质是规模和利润,规模又是工业化流水线式的模式,因此这类商机开始用标准化的内容去吹嘘个性化的效果,大肆收割“智商税”,这和保健品行业很像,本质来说,保健品不是药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五谷杂粮和专项药品,但是如果家庭条件好,想生活的精致一点,吃点保健品倒也无可厚非。保健品抓住人们延年益寿,渴望长命百岁的愿景,夸大保健品的价值,就快吹成神药了,即使这样商家还嫌不够,不仅宣传能包治百病,还能世代经营,发家致富,把本就是一个没有性价比的补充类产品,吹嘘成了必需品,把市场膨胀的无限大,最后就被收拾了。
因此在现代化教育的当下,最应该补充的是清楚自身的需求,做好自己的人生学业规划,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特长,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路径。
有需要中小学学习资料的家长可以私信我,欢迎一起讨论学习规划和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