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颁布“双减”政策之后,又上大招,开启“5+2”课后服务模式,前枪打响没多久,后一步政策又即将落实,该模式从今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对不少上班族的家长来说是一大喜讯,而对于老师来说,可能就有点悲催了。
一、什么是“5+2”课后服务
小学阶段,学生在校时间为“5+2”模式,“5”就是每周不少于5天,“2”就是每天要达到2小时,是课后辅导的时间,但这一模式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家长根据自身家庭情况进行决定,并且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在这2小时内教师不可以讲授新课,而是主要辅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且为有疑问的同学答疑。
二、解决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给少部分家长出了难题
如今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的确成了老大难,上学时间还能凑合,可下午三四点钟就学实在让人头大。延迟2小时放学,使孩子的上学时间与家长的上下班时间同步,着实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校完成作业还有老师辅导, 取代了现在学生之家的地位,也让家长下班回家之后轻松了不少,能有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缓解家长与孩子之间因辅导作业而产生的紧张关系。
但也存在少部分全职妈妈或是家里有老人接送的孩子的情况,这些家长有时间精力去陪伴孩子,他们会如何选择呢?如果不留校接回家,使孩子成为小部分特殊群体,在脱离大环境之下,孩子与老师及同学的相处机会也随之减少,这也成为需要考虑的一方面。
三、落实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课后服务由谁来负责?前期,一些小学已经开始试运行课后服务这一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午在学校就餐,餐饮外包给餐饮行业,饮食上高油高盐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课后服务由在校老师还是其他人员负责,是否真正能起到辅导的作用?因此对学校和老师都有较高的要求,毕竟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需要照顾,所以有效的奖励机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育部“5+2”课后服务的推进,也是“双减”政策下的助力剂,对校外辅导机构以及学生之家都有很大的冲击。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始终都不能放松,教育培训的关闭,其实加速了家长学习的进度。
在这些政策的冲击下,你们的焦虑是减轻还是加重了呢?欢迎评论区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