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2021年06月11日22:56:46 教育 1953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作者:洞见 land

他们替你抵抗黑夜,成为了一束光。

高考这几天,看到一段话特别感动:

考场周围几公里的工地停工了;


市区的汽车不鸣笛了;


广场舞的阿姨们休息了;


出租车都贴上了考生免费的标志;


公交车也免费了,考场矿泉水也是免费的。

高考不单单是一个学生的十年寒窗啊。

你看,全世界都在为你让路。

所有人都陪伴在你身旁,用心爱你。

高考结束后,记得给他们一个拥抱。

道一声感恩,谢谢!

01

感恩老师,用心托举陪伴。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

高考结束后,张桂梅一个人悄悄躲进了办公室。

她静静呆在屋子里,忍住不舍,同孩子们无声告别。

“我有一个规矩,学生走出这个学校以后,就不要老回头看这个学校,老惦记着这个学校,你要往前走。”

张桂梅今年64岁,身患20多种疾病,连走台阶都是颤颤巍巍。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即便如此,她还是放心不下孩子们。

从早到晚地陪着这些孩子,哪怕剧痛都亲自陪考。

她带大家一起唱歌,缓解紧张

在暴雨里为考学送行,加油鼓劲。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她下楼梯都需要人搭把手了,却撑起了这么多女孩子的命运。

一身的病一手胶布,把所有精力和爱都给了这群孩子们。

张桂梅先生,也是世间老师的缩影。

炊烟一缕,陋室一间,桃李万千。

高考第一天,有个考生的凉鞋坏了,只得赤脚前行。

送考老师不认识她,但看到特别心疼,急忙追了上去。

脱下鞋给她换上,自己则光着脚继续送考。

“你别管我,快换上走,安心考试就行!”

考场外,一个男老师穿着红色的旗袍,格外扎眼。

原来他想用红色的旗袍,给学生一个好兆头。

宁愿自己尴尬,也要博大家一笑,让大家放松情绪。

你看,老师们和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拼了命想为你好。

毕业那天,班主任跟大家说了心里话。

“女生一定要记得,出了这个校门没有人给你们撑腰了。

男生出去成不成才不说啊,千万别渣。

只要你有困难,有需要,你跟我说,我一定在你看得到的地方。”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无论你走到哪里,在老师心里,你永远是他的学生。

毕业的最后一堂课,一位女老师温柔地讲出一番话:

“你错的每个题,丢的每分,都是为了遇到对的人。

每对一道题,得到每一分,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可爱有趣的表达,却也藏着深深的哲理。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无论成绩是好是坏,老师都愿你前程似锦。

高中的最后一堂课,一位女老师忍不住大哭。

她让同学们都加一下她的微信。

“让你们加我,不是因为我要做微商。

我希望未来即便我们没有相见,我也能通过朋友圈。

见证你们的人生,看到你们结婚生子。”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一声老师,一生陪伴。

哪怕你已经离开校园,老师依旧想要见证你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

高中三年,老师像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他们起早贪黑,把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学生们。

他们偶尔严厉,假装不在意,但却在告别那天湿了眼。

离校之前,记得抱抱他们,告诉他们:

承蒙赐教,终身无忘。

02

感恩父母,十年寒窗默默陪伴。

6月8号,考场外。

一位父亲手拿鲜花,倚在一棵树旁侯考。

结束铃响,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他人生中自第一次买花,送给了自己的明珠。

有一种爱,叫你在考场,我在门外。

不善言辞的他,所有的心意都藏在这束小花里了。

四川绵阳一考点,中午休息。

一位家长从三百多公里外赶来送饭,只为让孩子吃得舒服。

一粥一饭,都是父母的心意。

炎炎夏日,一位母亲隔着围栏望向考场。

她没有任何防晒和遮挡,就这样静静蹲着。

她牵挂着自己的孩子,心里比考场里的娃还焦急。

可怜天下父母心。

高考前,儿子不慎扭伤了脚。

父亲就这样背着他,在学校走进走出。

父亲的背像一座山,1岁时是这样,20岁时还是这样。

高考结束后,父母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惊喜。

他们穿上小熊玩偶衣服,为走出考场的女孩庆祝毕业。

尽管正值酷暑,尽管大汗淋漓。

只看一眼女儿脸上的笑容,一切都值得。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父亲手举着的横幅,上面写道:

“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

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好好发挥。”

真正在乎你的人,爱你是始终不变的底色。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高考成绩以分数计,但父母的爱是无价的。

高考结束后,一位父亲来接儿子回家。

他用扁桃挑起重重的的被子。

他看上去也许不那么体面,但却为了你倾其所有。

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1078万。

这背后是一千多万的家庭,两千多万的父母。

不知道他们度过了怎样的2天2夜,熬过了多少个难眠春秋。

读书是苦,10年寒窗,日夜兼程。

但每个高考学子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在默默托底。

03

感恩社会,一路上保驾护航。

四川自贡,一个考生突发阑尾炎住院。

凌晨4点多,手术才结束。

男孩手术后,坚持参加高考。

医护人员和交警全程陪护着他,让他得以顺利完成考试。

大家用善意,帮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广东阳江,一个中学水管爆裂,高考前夜无水可用。

炎热的天气,考生们开始躁动不安。

听闻这个消息,消防部门连夜开出水罐车,紧急给该学校宿舍储水池灌水17吨。

忙到大半夜,消防员都累到精疲力尽,浑身大汗。

他们都是跟考生差不多大年纪的年轻人。

但为了考生的前程,他们从无怨言。

广州,疫情还没结束,高考已经如期而至。

两名肺炎轻症考生,没法去考场,就在医院完成了高考。

有个男生说,本来在陌生环境有些紧张。

但看门窗外有两个医护人员陪着,就瞬间不紧张了。

还有医护人员,收到隔离病房高考生的手写感谢信。

“我们能够全力以赴,只因你们保驾护航!”

曾看过一条新闻。

一个男孩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坐在池塘边。

他的母亲,得知他金榜提名后,怕重病的自己拖累孩子,选择了跳塘。

无比痛心。

这几天很多人都在转发一条微博。

“请一定不要放弃读书。

你只需要带着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其他的,国家管!”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家里条件不好难以承担学费,也不用担心

在校学习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

毕业后,贷款利息才由本人全额支付。

还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补偿代偿......

放心好了,只要你考得上,国家就会帮你念下去。

你看,高考真的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事。

整个社会都在使劲,都在为你托举。

有人通宵护航,有人深夜执勤;

有人秉烛牵挂,有人家中苦等。

高考,4门考试,48小时,1078万考生。

全世界都在为你等待,为你守候。

3年寒窗,日夜兼程,有的人比你更苦。

他们替你抵抗黑夜,成为了一束光。

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被爱所守护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运。

04

前段时间,刷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高考结束后,有考生自发地来到马路上。

他们向执勤很久的交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你们在烈日下的守候和陪伴,让我们得以安心考试。”

在华坪女子高中。

尽管没有见到张桂梅老师,但学生们还是非常牵挂她的身体。

“她每天早上起来都很痛,每天都要贴膏药。”

师者,传道授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张桂梅很多次提到,毕业了好好发展,就不要再回来了。

但很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都选择了寄回学校,帮助其他孩子完成学业。

高考结束后: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 天天要闻

高考结束后,一个男生走出考场。

来到母亲的面前,扑通一声跪下。

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这个家庭该是经历了多少艰难,才走完了高考这一程。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在寒门,知恩图报,一定会是一个贵子啊。

看到这些画面,很感动。

我也相信,这就是中国年轻人最好的样子。

他们懂得感恩,比我们想象中更为独立成熟。

今年,是高考恢复后的第45个年头。

无数学子秉烛夜读,寒窗苦读。

但在他们背后,有着无数的护航人在托举。

为他们嘘寒添衣,为他们熄灯煮饭。

父母是坚强的后盾,无怨无悔付出;

老师是成长的明灯,用尽心血教育;

朋友是靠谱的臂膀,陪伴在你左右;

社会是安心的港湾,让你无忧前行。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一段青葱岁月。

遇见这么多人,倾其一生,为自己搭建通往光明的道路。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未来还很漫长。

你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

感恩每一个路过你世界的人们,无论他们用怎样的方式,铸就了现在的你。

不要辜负那些爱你的人,也不要辜负自己。

成为一个栋梁之才,正直、善良、坚强。

让家人过得更幸福,为这个社会出份力。

最后,我想分享华坪女高的校训,与诸君共勉。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巅藐视卑微的懦夫。”

点个赞吧,从今往后,愿你懂得感恩,不辜负所有的深情,也不辜负自己的一生。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曲靖市全力护航考生逐梦新高考 - 天天要闻

曲靖市全力护航考生逐梦新高考

曲靖市以“新高考首考平安落地”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化解考试安全风险隐患,全程守护考生高考征程。曲靖市有高考报名考生72235人(含职教高考报考5574人),报考人数位居全省首位,共设置9个考区41个考点。
“文化润疆”—— 山东省文联文艺志愿小分队走进英吉沙县 - 天天要闻

“文化润疆”—— 山东省文联文艺志愿小分队走进英吉沙县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5月23日,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述兴带领“强基工程”——山东省文艺志愿小分队对口助力喀什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文艺志愿者来到英吉沙县开展“书法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当地师生献上了一场艺术盛宴。济宁援疆指挥部、县
特朗普清退哈佛国际学生,中方一招彰显大国胸襟 - 天天要闻

特朗普清退哈佛国际学生,中方一招彰显大国胸襟

最近,特朗普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还要求现正就读的外国学生在72小时内离开哈佛,否则直接取消其合法居住身份,成为黑户。特朗普的这一逆全球化操作,让全世界都直呼看不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碳中和科普宣讲团走进青岛西海岸二小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碳中和科普宣讲团走进青岛西海岸二小

来源:【闪电新闻】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8日讯为迎接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日前,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组建的江海碳中和科普宣讲团受邀前往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校本部,为四年级360名学生举办了一场“低碳生活 责任在我”专题科普讲
关注!温州全市划龙舟时间、地点公布! - 天天要闻

关注!温州全市划龙舟时间、地点公布!

【来源:温州日报】端午节临近,各地将举行赛龙舟活动迎接端午。赛龙舟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水上运动,社会基础广泛、群众积极性高、参与度高,但在赛龙舟、看龙舟活动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请市民切切注意安全。
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圆满举行 - 天天要闻

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圆满举行

现代快报讯(记者 尹翼星 文/摄)5月28日下午,南京市文化馆四楼大剧场内气氛热烈,“弦歌雅韵·舞绽芳华”2025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在此精彩上演。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了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三支一扶VS西部计划,毕业生如何锚定理想赛道? - 天天要闻

三支一扶VS西部计划,毕业生如何锚定理想赛道?

对于即将毕业或有志投身基层服务的高校学子来说,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都是极具意义的选择。然而,面对这两项基层服务项目,究竟该如何抉择,成为不少人心中的难题。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助力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两名学生给出了答案…… - 天天要闻

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两名学生给出了答案……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迎来一位特殊访客81岁的龙忠敏老人带着一封感谢信向救助过他的滕思晨和安心茹两名学生表达谢意滕思晨(左一)、安心茹(右一)和她们帮助过的81岁老人龙忠敏(中)在一起。 时间回溯至4月14日19时30分左右,龙忠敏老人骑电动车途经市民广场时,不慎摔倒,无力起身,情况危急。就在此时,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