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交付成为常态。
作者 | 创造一下
编辑 | Momo
苹果近日表示,iPhone目前的销售受到芯片短缺的限制。索尼周三也表示,受关键微处理器元器件供货影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2021年消费者对PS5的需求。松下和雅马哈也向投资人警告说,由于芯片短缺问题,包括相机、音箱等消费品的生产将被放缓。
此外,大众汽车年初表示,受制于半导体供应链紧张,将调整北美、欧洲、中国三大市场的工厂生产节奏。
全球芯片短缺的状况正在加速蔓延,业内预计,这可能导致部分产业产品交付延迟的情况持续一至两年。
智能手机和汽车行业受影响大
似乎整个电子行业都在面临一场芯片短缺的问题,从WiFi芯片、蓝牙芯片、到智能耳机的控制芯片、处理芯片、各类车载芯片...让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行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产生芯片紧缺问题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解释是,芯片产业链的产能已经拉满,而消费者的需求还在不断扩张。
业内人士称,需求的激增让8英寸芯片的生产处于超负荷状态,而8英寸芯片制程是一种相对简单,并不先进的产线。
包括三星、台积电、中芯国际、联华电子、东部高科都纷纷预计,供应链紧张的情况可能持续至明年下半年。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手机和汽车领域。智能手机是芯片的消耗大户,包括4G芯片和电源管理器都出现了普遍短缺,但终端消费者目前并没有感知到这种短缺带来的价格波动。
这类芯片短缺的因素和华为有关,受美国政策控制,华为疯狂囤货,而华为在市场份额的下降也让小米、OV等制造商也在不断增加订单。
很多时候这种抢占是盲目性的,厂商并没有做严格的市场调研,荣耀的分离也保留了一部分不确定性,这种自信导致的需求激增直接导致了供需上的不平衡。
汽车也需要芯片元器件的大户,大众汽车负责人详表示,疫情初期让整个汽车产业受到重创,相应的订单大幅缩水,这让半导体的产能向其他领域倾斜,而当大众试图恢复生产时,已经没有了空余的产能空间。
大众集团ID.3电动车生产线受到芯片短缺影响。
供应商智浦公司CEO表示:
“汽车芯片业务回升的速度超乎预期,以往订单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而这些客户的下单太晚了,导致我们短期内无法满足需求。同时,居家办公让平板等电子消费品的订单暴增,这些产品同时在争夺芯片厂的资源。”
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因为芯片问题,会导致各大车企在2021 年产生约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占据总产量的5%。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对此的回应是,半导体行业生产周期长,对于汽车公司的需求反弹需要时间进行反应,暂时会考虑扩大产能,而非转移产能来解决问题。
台积电对于汽车行业客户似乎并不关心,毕竟汽车芯片只占了公司全年3%的y营收,而5nm、7nm高性能芯片就占了33%的份额,客户的优先级一目了然。
而扩大产能,就会涉及到良品率等问题,而且新冠疫情还远没有结束,对于制造商来说,赚不了多少钱,还会面临新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厂商只能加价购买,芯片的涨幅在最近几个月内上涨了15%。
国产芯片的机会?
对于国产芯片来说,这可能是新的机会,受到政策影响,2020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218家,相比2019年增长了25%。
国产芯片目前主要在中低端发力,已经解决了很多基础的产业难题。以硅片为例,硅片是集成电路行业最基础、最核心的材料,相当于盖房子的“地皮”,硅片尺寸越大,对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等的要求越高。
2018 年,沪硅产业实现了 300mm 大硅片的量产,与国际主流水平持平。
后续的制造环节中,所涉及的几个最关键步骤——光刻、等离子刻蚀、化学气相沉积、抛光、清洗,除了上面提到的光刻机外,其他几项技术国产化已经走到了冲刺阶段。
比如,安集微电子在机械抛光液上打破了国际垄断。
此外还有刻蚀环节,同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中微半导体,早在2018年就宣布已掌握5nm刻蚀机技术,并通过台积电验证,进入台积电的5nm工艺生产线,成功接轨国际前沿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芯片制造中的重要设备,等离子刻蚀机曾被美国列入“国家安全出口管制”名单长达几十年之久。而 2015 年,中微半导体在该技术上打破了国际垄断,美国认定出口限制不再具有限制作用,才将该设备从名单上删除。
从大环境上看,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AI芯片的门槛比通用芯片低,目前,在AI芯片的两个范畴内,国产芯片都有匹敌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比如去年8月发布的华为升腾910,单从账面上的性能数据而言,已能媲美英伟达Tesla V100。当然,产能、迭代、针对场景的优化还需要时间的打磨。
中国错过了PC芯片时代,移动芯片时代的华为,也只能从头造轮子以求后发先至。
AI时代,AI专用芯片相对较低的打造门槛,让我们从底层架构做芯片变成了可能,在一些细分垂直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有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芯片战争从2018年打到2020年,从限制出口、技术封锁到争夺企业、转移生产,即使没有疫情的催化,各国围绕芯片行业的护城河建设也不会停下。只是,新冠加剧了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让国家安全、产业链安全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无论全球化的进程怎样倒退,人类从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中建立起来的错综复杂的连接已不可能被彻底打破。无论再强大,一个像特朗普口中“永远不依赖”的国家,已经不可能存在于现代社会。
逆全球化的表象向下,芯片行业新的全球分工格局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