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大底还不行,盘点那些厂商不会告诉你的手机影像知识
现在的智能手机为了带来更好的影像表现,每年在镜头里的用料可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对像我们这样最多用镜头来付个款的拍照小白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着厂商宣传说传感器越来越大,像素越来越高,镜头越来越多。某种意义上讲有好非拍照爱好也莫名卷入到了手机圈的影像内卷之中。
尤其在最近小米12S Ultra发布前官宣的那一颗一英寸的IMX989传感器。一时间整个数码圈都掀起波澜,其中什么大底无用论,苹果iphone的计算摄影才是神之类的言论真的也是鱼龙混杂。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底和像素的一些摄影知识,保证你不会被厂商像素大战忽悠的同时,更不会被半桶水的评论区搞成数码焦虑。
第一:像素是次要的,底的面积要更重要
好多人被以前手机圈的像素大战给带偏了,尤其是手机摄影进入一亿像素时代后,唯像素论才有所平息。首先是像素卷到头了,很难再加了。再就是一些号称一亿像素的千元机,其实拍照效果也就那样,依旧是能登个电脑微信就行的水平,更何况还有苹果这个从不以像素论影像的异类在。
事实上所谓像素其实就是传感器上划出的像素点数量,分得越多越小像素越高,但是像素越高,单位面积的进光就会少,于是就会产生噪点,尤其是在夜景表现十分明显。所以大像素一般都要配合大底的传感器才有用,而且现在一般情况下视频平台都是会压缩画质的,一个亿的像素可能给你平台以4合一的算法压到2700w像素左右,所以拼像素是个当今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
一款好的手机主摄,在像素和大底之间会有一个比例的问题。比如去年公认的拍照机皇小米11 Ultra他就搭载的是接近一英寸的1/1.12的三星GN2但是像素却是5000w,而不是业界目前最高的一个亿。同理今年小米12S Ultra里的一英寸imx989传感器,用的应该也是5000w像素。
第二:算法决定一台手机的下限
传感器每个厂商都能用,但是具体成像效果各自都有差别,这就是算法的功劳。就如苹果虽然人家用的万年2000w像素主摄,但是由于算法优化,苹果的成像一直都不虚安卓里一堆大底高像素影像旗舰。当然也是因为过度依赖于算法,导致苹果的长焦和夜景一直很拉胯,毕竟夜景这一块是吃的是硬件配置比较多。
小米官方也说这款一英寸的imx989在小米12S Ultra用了一段时间后也会将其开放给业界。到那时国内厂家人人都可以用一英寸大底,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影像方面决胜就要看自家的算法优化了。比如夜景小米有夜枭算法,可以提高暗部细节亮度和清晰度,小米12系的“万物追焦”可以提高手机拍夜拍的的速度和物体焦距锁定能力。可以说最影响拍照体验的不是内部硬件,是拍摄时优化手感的算法软件。
第三:防抖配置和副摄体验
防抖大家了解最多的应该就是ois光学防抖了,总所周知底越大,对抖动的敏感度就越高,所以一般的大底传感器都要进行裁切才行。小米12S Ultra这次宣称不裁切那么应该在镜头的物理防抖方面有着很高规格的用料,也许是那颗和徕卡合作研发的转速镜头有关?
还有就是我之前讲的都是基于主摄拍照效果,实际上手的话,作为副摄的长焦,广角,潜望等副摄也关乎体验的一大重点,尤其是上半年各厂都有所忽略的长焦镜头。现在市场上可太期待有一款新的在5x,10x里可以无损光学放大的长焦镜头手机了。要不然搭载骁龙888的小米11U的生命力也不会这么强从去年3月活跃到现在。
总结:如何正确挑选一部好的影像手机,首先先看传感器,根据我上面放的天梯图选择,一般情况下旗舰用的至少是imx766级别起。再就是副摄才主要看像素,那些200w,800w像素的长焦,潜望,黑白,微距镜头基本上都是凑数镜头,拿来拉差价的。最后就是看夜景表现,这个最吃手机算法和硬件的配合能力的场景,夜景的好坏基本上决定了一部手机整体影像性能的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