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淘回来一台的摄像机, 紧凑型VHS)带子的,具体年龄不详,机身成色还是不错的,本来是个很不错的收藏品,可惜已经不能开机了——毕竟已经是年代久远的老产品,我以前拆过几台摄像机和照相机,见过各种各样的电子式和光学式取景器,单纯的过过手瘾,这种老式取景器确实够精致小巧。
磁带录像技术始于50年代,1956年美国提出用旋转视频磁头提高相对速度的办法来提高录像机的记录频率,并研制了图像低载频记录方法,做出第一台用2英寸(51毫米)磁带的四磁头横向扫描录像机。
机身侧面有一些开关和指示灯
产地为日本
盖底下有很多功能键
12倍光学变焦,快速响应自动对焦
SteinZeiser紫外线滤镜
电池触点已经锈蚀严重
上面有高压危险标志
0.5寸的CRT,非常精致
拆掉电池仓,里面是电源管理模块,多路DC-DC电源
电源模块背面,芯片为MB3785A
取下电源模块后
电源模块与主板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连接
带仓很干净,磁鼓和固定磁头非常新
拆除前盖,可见摄像头和左下角的红外遥控接收板
拆掉带仓上盖
左右壳分离
VTR控制按钮、变焦和电源开关,全都做在FPC上,这种FPC上面的线路是导电银浆,经典的柔性开关面板
主要的内脏
EVF
这个是与机身之间的折叠和滑动机构
很精致的CRT
CRT来自西铁城
电源模块和摄像头模块:老式摄像机用的CCD是很耗电,这里由电源模块直接给传感器供电
主板正面
主板反面
机芯背面,传感器板子和磁鼓静电刷
机芯正面
拆除带仓的机芯,里面包含自动加载机构、卷带机构
主导轴电机和固定磁头。这个磁头模块里面包含了消磁头、音频磁头和时轨磁头
一个很薄的无刷电机
磁带加载,设计这些机械结构的真是天才
退带过程,在正常的机器中主导轴电机会带动卷带机构把磁带外露的部分卷回盒中
总结
想当年国产磁带机就听个响而已,参加工作的时候就买了个国产随身听,同事用的是索尼随身听,我经常借他的磁带听歌。可能受当时的“教育”影响吧,我对鬼子货没什么好感,觉得他们花那么多钱买个鬼子货有什么用,我几十块的国产货一样用。
直到有一次我用同学的索尼随身听听了一下才发现我那几十块的国产机简直是辣鸡,虽然历史依然很多人都讨厌小日本,但他们做产品的态度和思路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消费电子,确实先进,就这货时至今天,我们自己也造不出来,小小的摄像机,集模拟电子,数字处理,传感检测,机械控制,光电CCD,光学镜头,微电子集于一体,觉得别人从晶体管时代就开始顶着工业最前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