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从云南的馥郁咖啡、茂名的鲜美荔枝,到柞水的肥厚木耳、福建的醇香武夷岩茶,这些源自乡村的“土特产”,已逐步发展为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咖啡豆飘香。图片来源:云南发布
“土特产”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气象服务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效能,就必须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天气气候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千差万别,温度、降水、光照等要素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长和品质。只有精准把握当地天气气候特点,帮助农民趋利避害、“知天而作”,才能确保“土特产”茁壮成长。
“特”突出的是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对于任何一种“土特产”而言,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都是塑造其特色的关键因素。摸清塑造“土特产”的特殊气候条件,能够为其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有利于打造更响亮的品牌,推动“土特产”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产”意味着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气象服务可为“土特产”产业的全链条提供支持。在种植养殖环节,精准的气象预报,能帮助农民科学规划生产活动;在加工环节,气象服务可优化农产品的储存与加工环境;在销售与物流等环节,气象服务同样能够助力路线合理规划,保障农产品顺畅流通。
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把这三个字琢磨透,就会发现,融入“土特产”产业链,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确实有一篇大文章可做。
原标题:《聚焦“土”“特”“产” 发挥气象服务效能》作者:张宏伟
编辑:张宏伟 刘钊发布:卢健
审核:段昊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4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