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虚拟偶像+情绪支持AI伴侣:心AI®项目介绍与进展

     心ai®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曾祥龙老师带领团队开发的 心理学+ai 综合项目。

     目前聚焦两个方面,即人工智能“心爱”的两个身份:情感支持ai伴侣心理学虚拟偶像。

01

情感支持ai伴侣

     心爱将基于专门的心ai®大模型系统,与用户进行对话,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为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且考虑当前ai技术的局限,心爱采用了独特的“三位一体”策略,即通过三种情境模式来提供服务: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模式下,心爱的反应会更接近心理咨询师,显得温柔而专业,聚焦深度的情绪理解,通过高度聚焦的情绪疏导过程,帮助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由于ai心理咨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目前国内外发展都并不成熟。所以心爱目前聚焦于基本的共情和情绪支持能力,之后逐步过渡到更完整的心理咨询。

冥想教练

    冥想教练模式下,心爱会像冥想老师一样,回答正念与冥想的各种问题,辅助现有的冥想课程。对话将高度聚焦,在限定的语境下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回答。

     该模式依托于曾老师实验室对正念与冥想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并由曾老师亲自准备语料。宽泛的讲,这是目前ai心理咨询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既有的自助课程形式的升级。

    既往研究已经证明,系统的自助冥想课程也有良好的效果;我们甚至认为:即便长期来看,标准化的自助课程也不会被灵活对话的ai完全取代,因为很多课程的内容就是按部就班的,ai更多起到辅助答疑的作用即可。

日常陪伴

      日常陪伴模式下,心爱的反应会更加灵活多样,通过高质量的日常陪伴,既满足即时的心理需求,也促进长期的心理成长。

     很多人认为ai心理咨询是对真人咨询的模仿,是24小时待命的咨询师。但其实ai应该超越真人咨询的模式,即超越在咨询室中用一小时聚焦问题解决,而在日常生活的陪伴中,引导积极的心理成长。此外,目前的ai心理咨询往往聚焦于cbt等结构化的、技术性的流派,但我们认为日常陪伴模式,有可能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动力流派的治愈过程,这方面的思考未来会专门分享。

      情感支持ai的部分,目前正在内测,稍后会上线曾老师的“理想心理”小程序等。

02

心理学虚拟偶像

      心理学虚拟偶像的部分,是依托互联网的各大平台,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开展知识科普、心理示范、社区宣传等活动。

知识科普

     由曾老师组织的心理学科普团队,将通过心爱向大众提供心理学知识科普;而科普的文案、观众的反馈等,也会作为进一步完善、丰富情感支持ai的素材和依据。

心理示范

     与上文日常陪伴的道理类似,心爱作为虚拟偶像,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户,更可以通过形象本身,示范和传递积极的心理。

社区宣传

    社区宣传主要涉及相关的宣传,组织粉丝活动等,旨在扩大影响力并更好地服务用户。

     以上就是心ai®项目的近期情况。我们后续将持续发布情绪支持ai的最新进展;科普视频也会陆续上线各大平台,由曾祥龙老师的账号发布,敬请关注。

——编辑排版:玉时——

图片提供:曾祥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