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教授关于“卦”的说法,成为“易”学环境里的困惑

南怀瑾教授关于易经“卦”和“先天八卦”来源

的说法成为易学学习环境里的困惑


近代以来,一些易学名家对“先天八卦”本源的臆猜,成为学易的误导与障碍。

关于“八经卦”和“先天八卦图”如何生成的问题,最近十数年来,由于通过主流的媒体平台,宣教与传播“易经”知识的人,主要是来自台湾的“易学”学者。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如:南怀瑾教授、曾仕强教授、傅佩荣教授、倪海厦教授等等。

他们普及国学、宣教易经知识,在主要媒体上视频演讲、到全国多地现场讲座、开设网络课堂、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一时间,对国内学易的环境、易学思想的成长,都产生的不小的影响。南怀瑾教授“述著”的《易经第传别讲》和《易经杂说》、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等,都曾经成为一个时期的热销书籍。他们所讲的内容、观点,导向性明显、影响力强,曾经使国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形成了学习“易学”的热潮。

然而,台湾的学者们,在对“易学”的关键点——如“八卦”是如何产生的、“先天八卦图”是怎样形成的——的认知,基于荒诞和错误的臆猜,又几乎一致口径地以讹传讹,又给国内“易学”的学术环境带来不少的困难。

同时,因为国内的易学研究成果缺乏(或者是传播不够),不能够让人理解和信服,逐渐地,已经形成了一股错误的认识。有一批学习、讲说易经知识的人,在学习、钻研、宣扬、传播这种荒诞不经的说法,并且这些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这的确不是一件好事情。

南怀瑾教授的讲说:

对于“卦”是怎样产生的,南怀瑾(1918年-2012年)教授在《易经杂说》里说:“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第一个乾卦代表天,我们仰头一看,天总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转头来,头上还是天,天一定在头顶的。☷,坤卦是地,人类是地球的文化,地总是踩在脚底下,这个地的现象挂在那里......☲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月亮。”

关于什么是先天八卦,南怀瑾教授在《易经杂说》中说:“什么叫‘先天’?以哲学的观点说,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谓的先天,有了宇宙万物,那就是后天了。”;“现在我们把中国的地形图放在前面,那就更妙了。当时画八卦,是以我们中国为本位,试依艮、兑、震、巽四个卦的位置看,艮卦在西北,而我国西北高原是高山,艮卦是代表山,由艮卦一直下来,到东南是兑卦,而我国的东南,正是海洋......但是西南多风,东南多河川及海洋,东北多震雷,西北多高山,这个八卦的图案,代表了宇宙的一切现象平面的现象,代表了中国的地形,因为这是以中国为本位的。”

南怀瑾教授的这一说法,我们不知道是否来自于解放战争之后台湾所带过去的传承,不过它的确广泛影响了台湾后来的大批学者,如曾仕强教授、傅佩荣教授对八卦的认识。同时,它也成为了我们国内当前主流的一个说法。

不过确实很遗憾,这个看似很有些道理的较“严密”且经得起论证的说法,只是为了说明八卦图案、为了说明先天八卦图的方位,而后,才硬加给八卦图案、八卦图图形的一套说辞。其实质是,在没有弄明白“八卦”是什么之前,“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