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人“主张”有何不同?托洛茨基结局为何很惨

苏汉诺夫《革命札记》写道:托洛茨基在十月起义中居支配地位,是起义的钢铁灵魂。

苏联作为曾经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一,在国际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尽管超级大国已经消失,但与其有关的话题却始终让人们关注。作为苏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托洛茨基的一生亦是一部传奇。

虽然被誉为苏联早期革命的灵魂人物,但托洛茨基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相比于其他领导人的崇高地位和名声,托洛茨基是不幸的,而这与他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一、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在探究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不同之前,先要知道这两人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红军和第四国际的缔造者,他无疑是苏共早期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托洛茨基,原姓勃朗施坦,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富农家庭,家庭条件的优越使得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上学期间,他便开始从事工人运动,参与了许多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宣传工作,因此还曾在1898年被捕,1900年放逐西伯利亚。

1902年,托洛茨基与列宁相见恨晚,两人的主张不谋而合,于是共同创办革命报《火花》;1905年后,托洛茨基成为了社会主义英雄,而后被捕流放西伯利亚,进行了海外的逃亡岁月;1917年二月革命后返回苏俄与列宁会合,并在随后的国内战争中展现出了出众的领导能力和军事天赋,指挥各个战区红军的作战,被西方国家誉为"红军的缔造者"。

因为托洛茨基在苏维埃内战期间所展现的军事能力,他还赢得了“红色拿破仑”的称号,同时在外交上,托洛茨基也有着十分高超的谈判技巧。可以说托洛茨基是一个天才、全才般的政治人物,这也为他赢得了许多支持。

而斯大林呢?他出身极端贫困家庭,语言能力一般般,教育水平也不高,军事能力和外交能力也并不出彩,他甚至一直被认为是领导人中的平庸之辈,托洛斯基也曾称他为“党内最杰出的平庸之辈”。

这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全然不同的人生经历,环境影响人,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两人全然不同的性格,使得他们的主张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也注定了两人只能是“敌人”。

二、两人为何“是敌非友”

首先是在革命理念上的分歧。托洛茨基是一个热情且有大谋略的领导人,他主张要通过继续革命,将苏联国内的革命推向世界,并非只是推翻沙皇政权;而斯大林则是与列宁一致坚持要停止参与帝国主义的战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彻底肃清国内的沙俄武装势力。

这也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主义的最大分歧。当然,除了革命理念的根本不同之外,两人在经济、政治上的主张也是有着很大的分批。

托洛茨基主张的是建立工人自主的计划经济,而斯大林则是主张建立自上而下的官僚计划经济;托洛茨基主张要建立无产阶级的多党制,而斯大林则是一直强调一党制。

这些不同是斯大林与托洛茨基无法和谐相处的重要原因,而两个人性格的不同也是造就两人日后的走势。

斯大林更像是一个适应体制的人,他不如托洛茨基那般特立独行,也不会是因为自己的政见不同而一味坚持,这一点在他对列宁的服从就能够看出来。这也是为何没有什么长处的斯大林能够迅速地成为党内的总书记。

斯大林是一个十分擅长博弈的人,在他世界里,一切资源都是能够利用的,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任何手段他都是可以考虑的,这与他的成长道路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于是他能够左右逢源,一步步地坐到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反观托洛茨基,他受过高级教育,拥有着知识分子的优良素质,诸如文笔、口才、思想,又有着革命领导人的优点:意志坚定、热情勇敢、洞察力敏锐等等。

这些优点集于托洛茨基一身,使得他能够在面对外部敌人时如有神助,屡战屡胜,可当面对党内斗争时,他能够看破政敌的计谋,可他的“自负与不屑”使得他宁愿被打击,也不愿意掺和到权力斗争之内。

一个可以利用一切,一个则是置身事外,可见这两人本质的不同,本质不同也就导致了在各个方面上的主张发生了很大的差异。那么托洛茨基又是怎样走到了一个悲剧下场的呢?

三、是什么造成了托洛茨基的悲惨结局

前面已经说到了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间是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矛盾的,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两位领导人革命主张之间发生了冲突,所以不和。透过表面,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真正不和应当是源于苏联领导权力的斗争。

托洛茨基,作为苏联革命和红军的灵魂人物,他是苏联革命胜利的缔造者之一,在苏共和国际上的政治威望不言而喻。有着这样一位强大的领导人在,对于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人来说无疑是有胁迫和紧张感的。

因此,对于斯大林来说,托洛茨基便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想要除掉托洛茨基的权力应当是情理之中的。

面对斯大林的敌意,托洛茨基本人应该是有所感觉的,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在列宁感受到斯大林的野心后,一度想要撤销他总书记的职务,并与托洛茨基商议时,托洛茨基却为了党内的稳定局面而让步了。在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的支持者以及列宁妻子克鲁普斯卡娅都坚定认为要反对斯大林,关键时刻起义也是必要的,但托洛茨基依旧没有同意。

托洛茨基或许是为了党内的稳定,不想爆发党内斗争,可斯大林却没有领受他的好意,反而是先发制人地将托洛茨基控制了。

掌握了实际领导权的斯大林开始了对党内的一次大清洗,列宁在世时的最后一届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接连遭遇了不幸。先是在1927年11月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斯大林将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李可夫、托姆斯基五人开除党籍,并将流放出境。

1928年,托洛茨基被放逐阿拉木图1929年驱逐出苏联,先后流亡土耳其、法国、挪威等国;1937年,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居住;1940年,托洛茨基被暗杀与墨西哥的住所中。

这位显赫一时的苏联领导人,以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小结

纵观托洛茨基的一生,可称传奇,从富农家庭出身的他拥有更高的起点,他也确实达到了一般人所够不到的高点,是苏联名副其实的灵魂人物和重要领导人,若是论资历,苏共领导人中又有几人能够与之媲美?后起之秀的斯大林亦是要远远不如,两人的政治声望也非是同一水平线上的,只是这样悬殊的两人结局却是“换位”了,斯大林掌握了苏联的最高权力,而托洛茨基则是被流放、甚至于被暗杀。

这样的结局让人意外的同时,却不也不禁感叹是情理之中,托洛茨基激进使得他无法与其他高层融洽相处,随着与党内高层矛盾不断,托洛茨基终究是成为了权力争夺的牺牲者。

政治从来都不是以才华胜出,托洛茨基确实善于谋国,为革命胜利、国家强大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但他并不善于保全自己,以至于沦落到最终的结局。从这一点来说,托洛茨基或许是一个确实的失败者,但以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的贡献来说,他又如何不值得人们的敬佩与铭记呢?

参考资料:《革命札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