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社交场合中,酒桌文化向来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很多人认为,懂得敬酒、会说话就是高情商的表现。但有趣的是,酒桌上总有这样三类人——他们很少主动举杯,却往往能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好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不敬酒的高情商者”。
第一类:懂得“让主角发光”的智者
在婚礼、庆功宴等重要场合,总有一些人安静地坐在角落,把敬酒的机会留给主角。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善言辞,而是深谙“不抢风头”的处世智慧。
记得去年参加一位朋友的升职宴,席间有位年长的领导全程只举杯三次:开场时祝贺主角,中间感谢主办方,结束时祝福大家。事后这位领导告诉我:“在这种场合,说得多不如说得巧。把舞台让给主角,才是最好的祝福。”

这类人明白,在别人的重要时刻,克制比表现更重要。他们不会用频繁敬酒来刷存在感,而是用恰到好处的沉默,成就一场完美的宴会。
第二类:无需“证明自己”的实力派
酒桌上常能看到一些资深前辈或行业翘楚,他们很少主动敬酒,却总有人向他们举杯致意。这不是因为他们傲慢,而是已经超越了需要用敬酒来证明自己的阶段。

某次商务宴请上,我注意到一位上市公司老总整晚只喝了三杯茶。后来熟悉后才知,他年轻时曾因喝酒误事,从此立下“商务场合不饮酒”的规矩。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不合群”的习惯不仅没影响他的事业,反而让他在商界赢得了“靠谱”的美誉。
第三类:坚守原则的“清醒者”
还有一类人,他们或因工作需要保持清醒,或因个人原则不喜应酬,在酒桌上显得格外克制。我认识一位外科医生,无论什么场合都滴酒不沾。起初有人觉得他不近人情,直到有次聚餐时医院突然来电需要紧急手术,他立刻清醒离席。事后大家才明白,他的“不合群”其实是对生命的负责。

这类人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社交高手,不是看谁能喝,而是看谁能在喧嚣中保持清醒。
酒桌选酒小贴士
有的时候酒桌上的酒也很重要,有的人在不喝,可能是对桌上那瓶酒实在下不去口——太辣、太冲、太难喝!
选酒这件事,真的不能马虎。酒好,气氛就好;酒差,场面就冷。酒桌礼仪重要,选酒也重要!如果是正式场合,比如商务接待、单位聚餐,那就别含糊,直接上名酒。预算够就茅台,次一点五粮液,至少看着有排面,喝着也有底气。

但如果只是公司团建、朋友小聚,就没必要非得整那么贵的。关键是选一款好喝又不贵、大家都能接受的平价好酒。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两款性价比非常高的白酒,特别适合日常饮用和中小型聚会:
1、国康1935
这是一款正宗坤沙酱香酒,产自赤水河畔的核心产区。
它背后的酿酒人来头不小——酱香酒大师范应华亲自操刀。这款酒用的是红缨子糯高粱+赤水河水,走的是和茅台一样的大曲坤沙工艺,”12987”流程一步不少,一年酿造周期,五年窖藏时间,最后还加了10年的老酒勾调。

茅香味儿十足,入口柔和顺滑,没有那种烧喉咙的刺激感,咽下去之后满嘴留香,连说话都带着点酒香!它不仅是一款好喝的酱香酒,更是一种致敬——回忆当年老一代茅酒风味,把这样的工艺传承下去的精神。
如果你喜欢正宗茅系风味,但又觉得飞天太贵,那这款国康值得一试!
2、丰谷酒
很多人一说起四川白酒,第一反应就是”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这些大牌。但其实啊,在这六大之后,还有一款酒被不少人称为”川酒第七朵金花”,它就是——丰谷酒!

它主打的就是一个”实惠又好喝”的路线,价格亲民,走的是中低端性价比市场,特别适合当口粮酒。
属于浓香型白酒,但和那些重口味的浓香酒不一样,它喝起来不冲、不辣嗓子,反而有点绵甜的感觉,入口顺滑,下喉干脆利落,喝完嘴里余味清爽,虽然味道不算复杂,但回味还挺长的。
酒桌如人生,有时候不说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显智慧。这三类”不敬酒的高情商者”,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交艺术。下次酒局,不妨留意一下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或许,他们才是真正懂得社交真谛的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