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 | 邵建成
编辑 | 程果
“高端化”这个命题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硬伤”,各行各业无不为此绞尽脑汁,中间有成功,有失败,但后者居多。
从服装、香水、再到汽车等,高端品牌一直被欧洲垄断,其实在汽车领域,美国也曾寄希望凯迪拉克、林肯能与其一较高下,但却始终不如德、意、英系车。
究其原因,曾有无数的学者曾去分析探讨过,如产品、品牌、文化等等,综合来看,归根到底在于对于生活的理解。我相信,去过欧洲的人一定会那里的环境、生活、事物印象深刻,纵使如今欧洲的经济已经被中、美、日超越,但终究没有贵族历史加身的欧洲讲究,背后所象征的标签就是差点意思。
如今,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文化软实力增长却没那么快,大家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很少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文化软实力增长却没那么快,大家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很少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
要知道,我们还是定位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做高端品牌,一个字“难”!
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既然如此之难,为什么还要做,“薄利多销”不好么?
针对这个问题,新创视点给大家列一组数据就懂了,法拉利在2019年销量达到10131辆,而每辆车的运营利润率高达23.2%,平均利润大约在8.64万欧元左右(约66万元人民币)。不难发现,基本上越高端的品牌,单车利润越高。
那么国产品牌为什么不适合做高端品牌呢?
以往在消费者的认知里,中国市场是“廉价商品制造基地”,现在大家都默认国产车就应该比合资车便宜。在中国市场,便宜很多时候不是优势,LOW就是原罪,如果要花20万买一辆国产车,大部分人不会去看看这辆车怎么样,而潜意识认为,为啥不买合资车。
难道国产车“高端化”永无出头之日?,事实上,不被看好是正常的,当年本田丰田日产三大巨头,在把讴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真的做出来之前,国外人也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如今这三大品牌在核心市场美国算是站稳了,但出了国门依然进不了主流豪车梯队。
回看国内车企,先行者观致已被转卖前途未卜,蔚来汽车高端新能源形象站稳,但经营依然艰难,领克,wey,荣威,传祺,比亚迪仍在走向高端的路上,长安、广汽高端化并不被看好。
到底如何真正作出高端品牌呢?
新创视点有三点意见
1、传统的车主消费溢出
雷克萨斯、讴歌的成功,首先是建立在丰田、本田原有的车主消费力溢出,而原品牌没有适合的产品可以满足他们。例如开着20万凯美瑞的车主对丰田很满意,想换40万轿车的时候还想买丰田,但丰田并没有这个价位的产品,这时候就需要“豪装版丰田”的雷克萨斯来满足他们了。
2、产品力过硬
如特斯拉,惊人的高性能和高续航,改变了纯电车的定义,影响了整个产业。除此之外,局部产品力突出,如凯迪拉克的动力,沃尔沃的安全,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3、具备品牌盈利思维
品牌本身就是独立的产品做品牌就是脱离产品进行独立思考。品牌不属于商家,品牌属于消费者,目前做品牌三个方法:1、卖功能 例如:王老吉、红牛2、卖情感 例如:脑白金、哈根达斯。3、卖文化、精神 例如:路易威登、耐克
最后,新创视点认为:当下国内一线厂商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人,但就是做不出高端品牌,归根到底还是人,如果我们连自身都没有弄清楚何为“高端生活”,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那么如何教育消费者购买所谓的“高端车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