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郎西
2025年5月的第一周,哪吒汽车以两场荒诞剧登上热搜:5月6日,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因215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房产税欠缴被税务部门公开曝光。
几天前的五一假期,多位车主遭遇“智能汽车变砖”——哪吒app突发断网,远程解锁、空调预开等核心功能集体失灵,甚至有车主被困高速服务区,被迫用手机热点给车机“续命”。
这场看似偶然的技术故障,实则是哪吒汽车资金链断裂、技术失控的冰山一角,更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光鲜表象下的溃烂。
01
从黑马到泥潭:哪吒汽车的七年“渡劫”
2014年,当合众新能源在浙江桐乡悄然成立时,或许没人能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造车新势力,会在八年后以黑马姿态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8年,哪吒n01以5.98万元的起售价杀入市场,凭借“低价高配”策略迅速打开局面。
随后,哪吒v与哪吒u两款车型精准卡位10万-15万元价格带,2022年以15.2万辆的年销成绩力压“蔚小理”,登顶造车新势力销冠。
但这场胜利来得快去得也快。
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6%至12.75万辆,仅完成年度目标的51%。
2024年销量断崖式下跌至6.45万辆,市场排名跌出前十。
更致命的是,资金链危机如潮水般涌来: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2023年末账面资金仅剩28.37亿元,而借款余额高达57.6亿元。
当郑州车主何先生在这个五一清晨遭遇“http 502 bad gateway”错误时,他不知道想到这是哪吒汽车2025年第几次重大系统故障——此前官网宕机72小时、区域性断网、导航“罢工”等问题已早有发生。
曾经的销量冠军,如今陷入“缝缝补补”的恶性循环——app因流量欠费崩溃、官网频繁无法访问、经销商堵门讨债、供应商集体维权,甚至被曝研发团队解散、高管滞留英国。
02
哪吒汽车的“无间道”困局
2025年4月,一段经销商集体维权的视频在网络疯传。
全国300多家哪吒经销商中,约20家代表齐聚桐乡工厂,要求哪吒汽车返还拖欠的返利和补贴,并赔偿运营损失。
这并非个案:天眼查显示,合众新能源涉及司法案件420起,2025年新增159起,累计金额达2.4亿元,其中买卖合同纠纷占比超20%。
2025年5月7日晚,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埃夫特(688165.sh)披露公告称,其与合众新能源宜春分公司、合众新能源就剩余合同款项支付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哪吒汽车需自2025年6月起分6个月偿还拖欠的4915.09万元设备款,每月支付约819万元。
这是哪吒汽车自2024年11月以来首次公开的还款计划,但其债务冰山远未消融——仅a股就有东风科技、福石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追讨欠款,涉及金额超1.2亿元。
截至2025年5月,合众新能源被执行总金额超1.6亿元,创始人方运舟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2025年3月,一则“哪吒汽车解散研发团队”的传闻引爆行业。
尽管官方辟谣称“组织优化”,但内部员工爆料称“研发团队从2000人裁至200人”“工资仅发一半”。
更令人瞠目的是,原ceo张勇被曝滞留英国,名下关联公司被指资产转移;cto戴大力、智驾负责人王俊平等核心高管相继离职,研发体系几近瓦解。
而在2024年12月张勇卸任ceo前,哪吒汽车已陷入“战略摇摆”:一边推出哪吒s轿跑试图高端化,一边又因资金不足缩减智驾投入,导致产品定位模糊,用户信任度骤降。
2025年4月,哪吒汽车app因流量欠费导致蓝牙钥匙失效、车机系统无法联网,数百名车主被迫携带机械钥匙出行,直到5月5日才恢复正常。
这一事件暴露的不仅是资金链问题,更是品牌运营的系统性缺陷。
截至2025年5月,哪吒汽车国内月销量仅159辆,门店从北京8家砍至2家,50万存量车主的售后保障悬而未决。
这个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销冠,如今深陷"东借西补"的恶性循环,当46万车主沦为"技术难民",当智能汽车变成依赖云端的"电子傀儡",哪吒汽车的溃败或许早已不是单一企业的经营危机,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洗牌的必然代价。
03
三条生死路:卖身、退市还是重生?
在这场危机中,哪吒汽车的自救之路充满荆棘。
为缓解债务压力,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签署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其中70%债务转为股权,30%作为无息留债分期清偿,获得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供应商支持。
同时,哪吒汽车计划通过e轮融资引入30亿元资金,但截至2025年5月,这笔救命钱仍未到账。
哪吒汽车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宣布与泰国金融机构达成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计划7月在泰国启动本地化生产,目标直指东南亚出口基地。
然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美国关税提升至100%,海外市场的拓展之路同样坎坷。
更严峻的是,比亚迪、长城等中国品牌已在东南亚布局多年,哪吒x的本地化生产能否在性价比和渠道上突围仍是未知数。
摆在哪吒汽车面前的,似乎只有三条路:其一,卖身求生。
地方国资已出手提供50亿元支持,但能否吸引传统车企或互联网巨头接盘仍是未知数。
其二,退市重组。
若ipo失败,哪吒汽车可能步威马后尘,通过破产重整寻求生机。
其三,绝地重生。
通过聚焦东南亚市场、优化产品矩阵、重建供应链体系,或许能在细分市场找到突破口。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哪吒汽车都需要解决“造血能力不足”的根本问题——2024年其毛利率仍为负数,即便融资到位,若无法实现盈利,危机仍将重演。
04
剩者为王,创新者胜
哪吒汽车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变革。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高增长与高竞争并存”的特点:比亚迪以超350万辆销量领跑,零跑、小鹏凭借低价策略异军突起,而哪吒、威马等品牌则陷入生存危机。这场洗牌的核心逻辑,在于技术、资本与市场的三重博弈。
l2级辅助驾驶已成为标配,l3级智驾进入技术验证阶段,但哪吒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明显滞后。
2024年,零跑b10将激光雷达车型售价打到12万元,小鹏monam03填补了10万-15万元级带高阶智驾车型的市场空白,而哪吒l系列虽配置丰富,却因缺乏核心技术亮点难以突围。
与此同时,华为、小米等跨界玩家加速入场,通过“技术输出+生态整合”重塑竞争格局,进一步挤压新势力生存空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投入特性,使得资本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
2024年,哪吒汽车融资额同比减少50%以上,而零跑、小鹏通过港股上市获得持续输血。
地方国资虽出手相助,但50亿元资金相对于哪吒汽车的资金缺口仍杯水车薪。
行业正从“烧钱扩张”转向“盈利导向”,2024年零跑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8000万元,而哪吒汽车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市场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62%,但哪吒汽车的渠道下沉速度明显落后于五菱、比亚迪。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成为新战场:零跑4月出口量同比增长173%,哪吒汽车虽蝉联新势力出口第一,却面临欧盟关税、本地化生产等难题。
在这场大洗牌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将具备三大特征:首先是技术壁垒高筑,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ctc技术。
二是资本运作能力强,如理想通过港股上市实现资金闭环。
还有市场嗅觉敏锐,如零跑精准卡位10万-20万元价格带。
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将重塑竞争格局: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覆盖100个县域,购置税新政刺激a级车市场占比超60%,但补贴退坡与双积分政策调整也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哪吒汽车的故事,或许只是中国汽车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持续的创新者。
当潮水退去,真正的胜者将是那些能将技术转化为用户价值、将资本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将市场转化为战略纵深的企业。
而中国汽车行业,也将在这场洗牌中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蜕变,最终驶向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