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头我们先界定两个概念:普通物联网和车联网。
普通物联网是指利用条码、RFID技术、传感器、GPS、机器视觉系统等采集物体信息,并通过无线或有线、长距离或短距离通信网络传输并交换终端“万物”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万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图示
车联网是依据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所构建的交互式的无线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依托车联网可以完成车辆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然后,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报告路况、天气并安排信号灯周期等,最终实现汽车、道路与人的有机互动,实现车辆和交通的智能化。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智能交通系统、物流、客货运、汽修汽配、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等方面。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车联网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车联网图示
从定义上看,普通物联网包括车联网,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场景。但是由于场景的特殊性,车联网往往在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与普通物联网有明显的区别。
1.感知层的区别
在这一层面,普通物联网和车联网均会使用到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等技术,但是车联网对前端感知的数据精度要求更好。
比如在应急场景中的定位,往往几米的精确即可满足功能要求。但是,在车联网场景中,需要使用GPS、视觉识别和激光雷达等技术,若是在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时,需要实现车道级/分米级的定位;在城区NOA下,由于车道比较窄,尤其是在十字路口处,经常会出现车道变化,如两车道变成三车道或四车道,这时候要想实现车道保持而不压到车道线,就需要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车道线识别场景
2.网络传输层
以车联网中的自动驾驶子场景为例,由于需要使用高精地图,当实时更新和下载高清地图时,高精地图大小在1GB/公里的量级,需要下载速率在50-100Mbps,下载速率明显高于普通物联网。
自动驾驶中的高精地图
3.应用层
这块也很好理解,由于业务场景的不同,应用层的差别也是巨大的。
车联网可以实现高精度电子地图和准确的道路导航、智能交通管理、车辆安全控制、交通事件预警等功能,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车辆信息查询、信息订阅、事件告知、远程诊断等各类服务功能。
同时可以运用云计算平台,面向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商和信息服务运营企业以及个人用户在内的不同类型用户,提供汽车综合服务与管理功能,共享汽车与道路交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