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特斯拉进入中国,实现国产化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从复盘的角度来看,2020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绝对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年。2020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绝对是令人惊喜的一个半年。
从乘联会所提供的数据来看:
- 从2020年8月开始,新能源市场开始一路攀升,从7月份的8.3万台一路冲到了12月的20.6万台。
- 市场份额方面,市场份额从2020年Q2的4.4%冲到了2020年Q4的8.0%,而12月的市场份额达到9.1%。
- 与此同时,BEV即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中迅速提升。
2017年-2020年12月新能源车销量走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
2017年-2020年12月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乘联会
从行业内看,其实可能只有相当一小部分人会想到2020年下半年的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能够上到这个水平。大家在看到单一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或者品牌销量暴涨的背后,是整个市场的蛋糕被做到。
这种在没有任何外部的消费者购买政策激励的情况下的销量的暴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从深度的原因来剖析:
- 从技术方面来看,自然是2020年的产品相比2019以及之前的产品更能打,多数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厂已经经历了第一轮产品的迭代,第二轮的产品基本都是采用全新的纯电平台,在产品成熟度上更高,在产品定义的区分度上思考的更充分,产品也更具特点。与此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行业规模的拓展,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购买成本的差距已经拉入一个更容易承受的区间。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那些第一轮产品很多还活跃在网约车市场,但第二轮产品都开始以很高的占比走入C端用户的家中。尤其是像ES6、P7这样的产品,作为成交均价三十万上下的中国品牌,能够达到3000以上的月销量,是绝对具备相当的产品力的。这也是很多中国品牌努力很多年所没有实现的。
- 除了技术本身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使得广大消费者建立对于纯电动汽车的信任,除了信任产品,更多的是信任整个行业。特斯拉作为一个挟裹着巨大品牌号召力的厂商,其在中国市场的不断降价增量很好的引导着消费者建立对于纯电动汽车这样的产品的信任。由于过去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在野蛮生长的年代由于各种管理不善给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印象,所以更多数的大众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成立多年,一直坚持向上,但成交均价一直难超过20万的自主豪华品牌-领克
实际上,纯电动汽车不断的普及,也是一个新的产品不断教育消费者,冲击原有的消费者汽车产品价值体系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对于汽车产品优劣的评价,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来源于自己实际的产品体验,因为目前中国市场消费者的体验并不足够多。更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价来源于汽车厂商的教育、汽车媒体的教育,具象而言,可能是像38号一样自诩不充值且科班出身的车评人。而汽车媒体和汽车厂商的惯性评价标准则来源于传统的汽车工程的理论体系。正如我之前这个问题里所讲到的,在电动汽车时代,汽车评价标准的转变。
也正是因此,电动汽车的一些更好的体验并没有被消费者快速发掘出来。也并不被消费者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电动汽车产品品牌的不认可,还是产品开发的不认可,都会阻碍整个市场的拓张和发展。在这个时候,一小部分消费者价值观更加多元的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的选择就会起到教育市场其他消费者的作用。随着特斯拉的示范作用,那些原本保守的恪守原来标准的消费者开始愿意做出更多的尝试,然后一部分会get到纯电动车的优点,从而成为电动汽车的车主,而这一部分新的车主又会教育其他更加保守的车主,吸引他们来关注纯电动汽车。也就是说,只要技术上能够保证实用性,纯电动汽车市场就会像雪球一样开始慢慢滚起来。
从价格上来说,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和传统燃油车会越来越接近。除了北方地区的冬天场景,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已经几乎可以完全兼容大多数的使用场景。所以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明年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产品的看法转变的过程当中,特斯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示范作用,甚至说这是特斯拉国产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激发了C端的需求,整个行业才能被带动起来。
由于蛋糕越做越大,造车新势力也被从紧张的现金流当中解救出来,并获得了更强的资金的背书用于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开发当中。这也将进一步提高新势力和其他传统车企的技术储备,从而向特斯拉的销量发起冲击。
虽然短期内,特斯拉整体来说依然具有巨大的销量优势,但新势力和其他国内传统车企的进步速度明显在进一步缩小这个差距。几个造车新势力的品牌icon也都已经形成,开始在几个方面展现出领头之势。后期随着品牌力的上升,特斯拉的优势会越来越小。
这也是长期来说,依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利的原因。我们也不妨大胆展望一下纯电动汽车的未来,行业发展的拐点或许真的就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