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2024年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3.53亿辆和250辆。欧洲、美国、日本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为567辆、868辆、624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日前在一场汽车活动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
从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千人汽车拥有辆远低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师建华称:“我们还处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普及期,但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中低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对于2025年车市,师建华判断,2025年,汽车行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预计达1650万辆,增速保持30%。”
虽然汽车行业仍将保持增长,但他强调,全球核心汽车市场进入饱和期,中国汽车市场亦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新能源消费向10万—15万元市场集中
虽然全球核心汽车市场进入饱和期,中国汽车市场亦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55%。2030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70%。”师建华表示,“新能源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增换购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市场加速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增速61%,价格带向10万—15万元大众市场集中,行业进入‘技术普惠’阶段。”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里斯战略咨询联合发布的《新物种新理念新趋势——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2024—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加速向低线级城市扩散。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达到63%,是一二线城市增速的1.6倍,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40%。
“下沉市场出行范围较短,新能源仍然以经济性纯电小车为主,插混、增程对充电基础设施依赖不强,在下沉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该《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与一二线城市仍有约10%的差距。基础设施不完善、售后维修难是现阶段阻碍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推广的主要障碍。”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构也将逐步向主流消费需求回归。市场趋向越发成熟阶段后,多元技术路线将满足市场多元需求。”师建华强调。
2024年,符合大众消费者需求的大空间车型成为市场主流。早期市场阶段,补贴驱动下微小型电动车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主流市场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呈现更明显的大型化趋势。2024年新能源b级车销量同比增长90.3%,占新能源销量的40%,c级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实现同比增长45.1%。
2.5万亿z世代市场成车企竞争关键
未来汽车市场增长将由z世代群体贡献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上述《报告》研判,z世代人口规模约2.5亿人,消费规模约5.97万亿元,在汽车消费市场的强大消费潜力正日渐显现。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z世代的消费心理和特征,将成为新能源企业未来持续增长的关键。
师建华介绍,z世代购车追求好玩、好用,更看重智能化水平。 “在产品定义和品牌建设上,车企要适应这类消费需求。”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独特的成长环境使z世代消费者天然地更加信赖新科技,对智驾的信赖度更高,“是否有智驾功能”已成为z世代购车决策中的必要一环。因此,z世代也更愿意为更好的智驾体验支付溢价,89.7%的z世代受访者愿意为智驾功能付费,这一比例高于非z世代群体。
“42%的z世代消费者偏好新能源的品牌,像问界、小米、‘蔚小理’;24%的消费者会倾向于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子品牌,比如吉利极氪、长城欧拉、长安深蓝等。还有29%的消费者倾向于头部的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能源产品。”里斯战略咨询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向记者指出。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何松松表示,“车企需以品类思维重构竞争逻辑,通过技术平权、场景细分与品牌势能提升,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不可替代的差异化标签。”
他认为,车企应该基于消费者对品类的分化逻辑以及关注因素去识别和把握心智空缺。“新能源时代,汽车可以实现的新造型、新功能、满足的新场景更多,车企应聚焦细分差异化场景(如家庭出行、年轻悦己),如理想开创‘豪华六座智能电动suv’品类。”
何松松举例,理想汽车正是洞察到纯电车在多口之家用车方面存在的空间、舒适性、续航痛点,开创了“豪华六座智能电动suv”品类,通过标配可油可电的增程能源形式解决里程焦虑,提供“冰箱、彩电、大沙发”、六座大空间给予消费者极致的舒适体验,成功打造出品牌的“奶爸车”差异化认知标签,成为高端市场中大家庭出行用车的首选。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