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走进位于京津产业新城京清汽车产业园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无人驾驶测试车辆穿梭于智慧道路,数字化车间机械臂挥舞如潮。
自生态港(武清)启动建设以来,已落地斯干智驾、佩尔哲汽车内饰、久道技术、芳林诚信智能玻璃、安闻汽车、延锋座椅发泡、金石等汽车产业链实体项目7个,总投资5.8亿元。一幅“聚点成链、聚链成群”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图景正加速呈现。
走进天津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50秒下线一件的小米SU7专属隔音垫诠释着“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协同效率。这家2023年落户武清的企业,首年产值便突破2000万元,其打造的“智能健康座舱”,产品覆盖六大系统,成功引领行业风向,量产能力更是全球领先。为了契合汽车整车智能驾驶的发展趋势,天津吉兴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总经理杨贤术表示:“我们现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达到了90%左右。小米对我们产能要求非常高,现在,我们生产SU7赛道版行李舱里面的左右侧饰件也可以达到每台份75秒左右。”
相距不远的延锋(天津)座椅系统公司,三个生产基地多条生产线火力全开,为客户定制的智能座椅正在加紧装配。机械臂的精准舞动记录着企业从一期到三期的跃迁轨迹——产值从千万元攀升至6亿元。“我们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协同’,四期项目投产后,我们将全力推进座椅总装项目建设,力争年产值再创新高。”总经理王岩表示:“我们看中的是武清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企业将深度融入京津产业新城建设,与武清一起携手向前。”
在产业协同的浪潮中,生态港(武清)正深度重塑区域经济地理。园区全力打造“一港两区两中心”(一港: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两区:生态港智慧物流配套区、生态港品质生活配套区;两中心: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智能网联算力中心)总体布局,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引领、整车及高端部件生产供应、服务生态价值三大高地,构建产业发展“四梁八柱”,推进“研发-制造-测试-服务”全链条生态成型,加快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同时,生态港(武清)产教研融合的深度探索也在稳步推进。
近日,中汽零部件与安闻汽车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并入驻生态港(武清)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双方将在汽车零部件通用检测、新技术研究,特别是智能舒适性、安全系统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今年4月,京清汽车产业园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汽车装备产教联合体”等项目,促进园区与学院在技术合作、人才培育、继续教育等方面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随着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生态港(武清)的协同发展蓝图愈发清晰。
“目前,园区已汇聚海纳川海拉、保光汽车等龙头企业,与北京顺义、河北廊坊形成的‘2小时产业圈’可快速对接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北汽新能源等京津冀整车企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透过生态港(武清)的沙盘,可见园区规划建设的共享检测中心、无人驾驶测试基地等配套,将加速推动形成“一小时零部件配套圈”。
协同发展的齿轮持续啮合,生态港(武清)建设的步伐愈发铿锵。京清汽车产业园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区域协同配合,立足园区产业基础、载体空间、综合政策等优势,积极抢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赛道。“招商引资是今年的‘重头戏’!”京清汽车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落实每月‘三个一’目标,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进一步健全专班化惠企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水平。高效推动生态港(武清)建设,为京津产业新城“新产业之城”蓄势赋能。”
夜幕下的生态港(武清)
依旧涌动着创新活力
无人驾驶测试区的激光束划破夜空
中金数据园机柜的指示灯如繁星闪烁
一幅产业协同长卷
正迎着时代的东风
磅礴展开
END
本文系原创,转载须注明来源美丽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