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观音像是从河里捞来的吗

沉香阁的沉香观音像供奉在寺内观音阁内,其像高约米许,虽呈坐姿,但屈一足,一手搭膝,一手撑座,颐首微侧,似凝思,被称为"如意轮观音",其身由珍贵的沉香所雕。沉香木又称异香仙木,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而且年代愈久,香气愈烈。如果您在雨天拜访沉香阁,便会嗅到其悠扬绵厚的馥郁清香。

如此奇妙的佛像,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说它是明朝督漕潘允端从淮河里捞上来的。清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志》有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淮口,时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这个"阁"便是如今的沉香阁了,不过当时却属潘允端的家庵。

但是这样也没说清佛像来历啊,水里怎么会无缘无故漂来一尊这么珍贵的佛像呢?

原来在《隋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说隋炀帝曾派大臣常骏出访马来诸国,并送去了很多中国工艺品,于是有一个名为赤土国的,便以一座沉香观音像作为回赠。但是使者回国后,隋炀帝却不在帝都,而去了扬州。于是常骏等又乘船前往扬州,哪料到行船到了淮河的时候遭遇大风,以致翻船,沉香观音像也沉落河内。如此几百年后,观音像又浮了起来,更让明代的潘允端意外发现,不仅将之奉回了上海,还建了这么一座佛阁。可见历史变数,我辈常人所无法捉摸。

不过如今寺内所供奉的佛像却非当年那座,因为在"文革"时期,这座沉淮河千年而未坏的宝贝,却一说"不见了",一说"已毁于造反派",总之是没有了。如今寺内供奉的沉香观音像,则是在老住持观性法师的努力下重塑的。当年已80岁高龄的观性法师于1990年亲赴泰国,募得一段价值连城的沉香木,随后运回上海,请专人配以上等檀香木料,依照原先样式放大重雕,终于得到一尊神态和工艺水平几与原像比肩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