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彻虹飞(临汾市洪洞广胜寺)

彩彻虹飞(临汾市洪洞广胜寺)


飞虹塔

晴空万里,阳光照彻琉璃,炫出最美的色彩,黄的明快,绿的闲适,蓝的洁净,塔檐上下的佛像、菩萨、金刚、盘龙、花卉、鸟兽组合成的立体世界包罗万象、气势恢宏。这就是飞虹塔,曾被梁思成称作“无上精品”,它是全国最精美、保存得最完好的琉璃古塔。


飞虹塔


飞虹塔


飞虹塔

飞虹塔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1515-1527年),立塔的十二年里,无数工匠往返于山上山下,烧制而成的琉璃构建被一批批地运上山头,宝塔青砖砌筑,外镶琉璃,八角形制,十三层高,其巍然耸立,通体五彩美若霓虹,它的庄严伟丽足以雄峙太岳,远山近峦都笼罩着祥和之光。


飞虹塔


飞虹塔

飞虹塔是洪洞广胜寺的标志性建筑,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位于霍山之巅,寺借山势,威严肃穆。说来惭愧,当看到牌铭介绍的霍山二字,才恍然醒悟原来此处就是中镇名山。中国古有五岳、五镇之说,五岳如雷贯耳,五镇就相知甚少,其实五岳、五镇都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对象,帝王新立或觉得盛世太平,往往会找机会外出蹓跶,游山玩水,一方高山为岳,一方主山为镇,封之祭之可享长治久安。五镇名山一般指的是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和中镇霍山,因为安徽有个霍山县,以前一直以为是中镇所在,没想到真正的中镇在临汾。霍山也叫霍太山太岳山,革命战争年代的太岳军区一直是独战一方的主力军。


广大于天


霍山


霍山

走进上寺山门,流连在飞虹塔前,塔已不可入内,据说此塔攀登不易,因形制收缩,越往上越陡峭,当年梁思成考察山西古建,曾绘有飞虹塔阶梯结构图,从中可见攀爬之苦。


梁思成手绘图


飞虹塔

广胜寺之瑰宝不仅在飞虹塔,塔后有处结构奇特的元代建筑,单檐歇山,琉璃屋顶,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因背后倒坐大肚弥勒,称作弥陀殿。弥陀殿的经典之处在于这里曾保存过一套稀世藏经,卷帙浩繁,近七千卷六千多万字,这部藏经刻版于金朝,是宋代第一部木刻大藏经的翻刻本,其年代久远,发现时已成孤本,因广胜寺当时属于赵城,这部经书被称为《赵城金藏》。


弥陀殿

《赵城金藏》曾流传着古老的传说,山西在金朝统治时期,有一个名叫崔法珍的普通女子,善良贤淑却口不能言,十七岁那年得一老僧医治,终于开口说话,致谢时得知老僧欲刻一经可经费短缺。崔姑娘遂自断左臂,在晋陕之间数十年化缘,感动了无数善男信女,终于募得资金,由解州天宁寺翻刻,历时三十年完成。


广胜寺

上世纪三十年代,高僧范成云游汾河,无意中看到了广胜寺的藏经,并整理出五千多卷。《赵城金藏》的发现引起轰动,可是战乱已起,广胜寺的僧人秘密将藏经转移到飞虹塔难以攀爬的塔身夹层中。侵华日军占领中原后开始觊觎这部经书,1942年初春,驻扎在广胜寺附近的日军通知寺庙主持,要在农历三月十八日登塔鸟瞰庙会,眼看藏经难保,主持决定将它交给抗日组织。经藏的消息被一层层上报,并经太岳军区陈赓将军报请延安,中央命令全力保护,绝不可让国宝落入日寇之手。于是,军分区、县大队、区小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组织民工肩挑驴驮,连夜搬空五千多卷经书。紧接而至的是日军的五一大扫荡,太岳山区军民辗转迁移经书,终于保住了大部分卷藏。建国以后,《赵城金藏》运至北京,现已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韦陀殿


飞虹塔

广胜寺的第三宝是水神庙里的元代戏剧壁画,它是我国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目前为止还是孤例。


大雄宝殿


韦陀像


韦陀殿明代壁画

广胜上寺的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单檐悬山式,供奉华严三圣。可能是山势的原因,大雄宝殿的旁边筑着韦陀殿,韦陀坐姿威武,殿内东壁绘有明万历年间的壁画。


广胜寺


广胜寺


霍山

广胜上下两寺之间有景交车相通,途中游人的视线始终不愿离开飞虹宝塔,夕阳照射塔顶铜刹,闪烁着耀眼的光芒。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在此取景,那一集名叫《扫塔辨奇冤》,说的是祭赛国的金光塔,而此刻飞虹塔正闪着同样的金光。


霍山


古塔邮票 第四枚为飞虹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