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的“陷阱”,一不小心掉进去就很难出来

金刚经》全名《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经典,以鸠摩罗什译本zui为知名。唐朝之后,因儒家士大夫和禅宗历代祖师的推崇,在中国流通得非常广泛。

此经以对“空”的遮诠为主要特色,倡导世出世间毕竟空无所有。正如经中一偈所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中国佛教隋唐之后并没有继续往“空”的方向发展,而是主张如藏真实不虚的性宗成了主流。

这是因为大乘空宗里面潜藏着一个陷阱,如果你掌握不好火候就会出现偏空、顽空。一旦掉入顽空的陷阱就很难走出来。这个陷阱在《金刚经》zui为明显。

般若空宗倡导毕竟空,归之于无所得,证人法二空,悟无所得,是为破除凡夫与外道的一切有所得的妄执而起的。但很多人却在以“空”破“有”之后,便抱着“空”不放,于是便成了偏空,严重的则陷入顽空。所以,《金刚经》从假入空之后,若不能从空入假的回向则是危险的。

一旦偏空,则杀、盗、淫、妄也成了方便法门。而事实上一旦造下杀盗淫妄的业,其果报谁也逃不了。谁造业谁受报,避无可避。所以,古德说过,宁愿执有,不可执空。因为执空的危害比执有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