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往事书:瞻礼僧嵩山入灵境
竹林
据说在中国宋朝时,在西京地区的嵩山有一座法王寺。
与法王寺相接近的地方皆为大片竹林,人们来到此处,满眼皆为竹林,每当僧人过斋时,有钟声隐隐地从竹林上空传来,于是,法王寺也被人们称为竹林寺。
有人道:这里是五百大罗汉所驻锡的灵境。
有一位僧人从陕右地区前来瞻礼达摩所遗留的圣迹,在路上,瞻礼僧遇到一位僧人,路上僧道:我是竹林寺中的僧人,有一封文书想要呈递给典座,只要叩击位于佛寺旁边的大树,应该会有人出来回应。
瞻礼僧接受了文书继续行走,行至路上僧所说之处,这里林木深邃,竹子繁茂,找不到人可以询问,于是,瞻礼僧试着叩击大树,有一个小行者出来了,引导着瞻礼僧进入,走了数百步后,遇到一座石桥,过了桥又走了一百步,瞻礼僧见到一座大佛刹,佛寺中的建筑金光碧色,华彩夺目。
知客僧人前来迎接,瞻礼僧向知客僧展示了所拿的文书,知客僧道:典座恰好去往梵天胜境参加斋会了,过一会儿就回来。
瞻礼僧坐了很久,望见空中有一百多个僧人,有的僧人驾着飞鹤,有的僧人乘坐狮子,还有驾乘龙凤的,僧人们从天上冉冉而下。
瞻礼僧手持文书呈递给典座僧,并且乞求在寺中挂单居住,典座僧坚决不同意,又命令之前的小行者引导着瞻礼僧出寺。
小行者引导着瞻礼僧按照原来的路径而出,行至石桥的时候,行者为瞻礼僧指了一条小路让瞻礼僧自己出去。
瞻礼僧才走了数步,回过头观看,只见千寻高的陡峭山壁,壁下皆为参天树木,完全找不到寺院的所在。
有人说,故事中的西京大致是在今天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有人说,故事中的嵩山大致是在今天中国河南省登封市。
有人说,故事中的陕右大致是在今天中国陕西省。
有人说,故事中的典座僧大致是在佛寺中负责僧人食宿事务的僧人。
有人说,故事中的知客僧大致是在佛寺中负责接待事务的僧人。
有人说,故事中的寻应该是指一种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有人说,故事中的法王寺可能是指今天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区的法王寺,法王寺建于中国汉朝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四年。
有人说,故事中的达摩,应该是指菩提达摩尊者,菩提达摩尊者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从古印度地区来到中国传播佛法的僧人。
有人说,故事中的菩提达摩尊者为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传禅宗法脉的第二十八祖,其具体传承顺序依次为:
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蜜多尊者
八祖:佛驮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耶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大士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耶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有人说,故事中的佛教禅宗法脉在中国具体传承顺序依次为:
初祖:菩提达摩尊者
二祖:慧可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自六祖慧能大师之后,中国禅宗传承唯传心印,不传衣钵,一花开五叶,以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临济宗等五大宗门法脉传承为主,流传于世。
本故事出自《夷坚志》。
《夷坚志》,是一本志怪小说集,撰者为洪迈。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中国宋朝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