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多次破戒,曾2次娶妻纳妾,圆寂后被火化,舌根却烧不烂

第一眼看到“佛”的字眼,不知道诸位内心是何种感受。

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信仰,不是外界所说的清规戒律等等。它会让你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杂念、矛盾,自己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面对或解决

这个过程中,忽略不了一些所谓的德高望重者,比如玄奘

很多人认为玄奘是受到李世民下诏出发的,这是《西游记》中为了适应题材需要所编著的,事实上是玄奘为了理想主动所为。

贞观年间并不允许私人出境,即便玄奘主动申请,还是没能得到李世民的同意。

人永远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玄奘最终偷偷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自己的西天之行

玄路过了100多个国家,一路上避免不了众多艰难困苦,终于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将大乘佛法带回了中原大地。

民间“修行者”众多,许多人也开始潜心学习,中间自然少不了一些清规戒律的约束,比如戒色、戒荤等等。

有一位高僧多次破戒不说,还曾两次娶妻纳妾,但这样的“出格之举”并未影响到他的修行,有传言称其圆寂火化时,舌根却烧不烂,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一代高僧

看到这个名字,诸位可能有些陌生,他叫鸠摩罗什

没听说过并不代表他不出名,许多知情者内心依然对这四个字保持着“敬畏”,粗略说说这个人的功绩,《金刚经正是他翻译过来的

作为阐扬佛性密意的经典,此书的地位甚高,直到现在都还在被很多人“悟读”。

鸠摩罗什出生时和常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自己的母亲后来受到了佛法感召,决定潜心修行。

此时的鸠摩罗什才7岁,为了生活他时时刻刻都在母亲身边,即便自己对佛法并不感兴趣,但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影响。

得益于年轻的优势,鸠摩罗什在修行时显得那样顺利,12岁时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声

随着年龄的增长,鸠摩罗什在成年之际做出了伟大的决定——出家为僧,他彻底地告别了世俗,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学习和个人修行中。

鸠摩罗什的境界在不断提升,达到一定程度后,他开始调整个人的目标,即宣扬佛法。

当时的丝绸之路已经开通,鸠摩罗什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向前,表面上是在进行所谓的物质交换,实则是双方精神世界的碰撞。

一路上必然少不了一些“有心人”的陷害,但鸠摩罗什从未想过退缩,以实际行动保持着对佛法的敬畏。

此时中原大地正是乱世年代,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最大的“无辜受害者”。

现实虽然如此,但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依然保留,他们开始将这份情感寄托于鸠摩罗什宣讲的佛法,信徒也从此开始大规模地扩散。

换个角度而言,佛教在中原大地能有今天这般高度,必然少不了鸠摩罗什的贡献,所以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目中也显得那样崇高。

圆寂火化

深究鸠摩罗什的一生,人们发现他并非外界所言的那样完美,甚至还曾有过“破戒”之行,不过一些并非他的初衷。

鸠摩罗什的国家在当时被他国所灭,自己也顺势成为了俘虏。

对于胜利者而言,要了你的性命绝对不是目的,而是从精神上进行摧毁,比如做一些羞辱之事,最为典型的便是金国的“牵羊礼”。

得知鸠摩罗什的身份后,敌军决定让他破佛门的约束,成为“践踏者”。

后来敌军特意选定了一个目标,即鸠摩罗什所在国家国王的女儿,两个人不都是信仰的传播人吗?那就成全二位。

两个人的水中均被下了药,并将其关在了一起,最终被迫成为夫妻。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敌军后来的当权者得知其名声后心生嫉妒,暗中下了一盘大棋,表面上展现出对佛法极强的学习欲望,内心实则是想对他进行陷害

鸠摩罗什被这位“有心人”的诚意所打动,他认为佛法修行不应该分人,只要你有一颗诚心,就可以修行,随后开始了宣讲。

修行中这位当权者时常以“嘉奖”的名义对其进行封赏,这看起来并无任何不妥,但全部都是美人,只为败坏他的名声。

鸠摩罗什接纳不是,不接纳还不是,最终被迫选择了前者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修行,毕竟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失去自由的他开始对经书进行翻译,只为更好地将其传播,从未停止过佛法的宣讲。

圆寂之前,鸠摩罗什立下了“舌根烧不烂”的誓言,没想到在火化时,鸠摩罗什真的出现了舌根烧不烂的神迹,这也是对他一生修行的肯定。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鸠摩罗什从未愧对于自己。

虽然“犯了错”,可他的信念从未动摇,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天知地知,最终会是什么样的高度和结果,其实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你只要无愧于自己,就不怕被命运亵渎。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人类的最终困扰不是神秘可怕的自然,而是内心的那份贪婪,如何克制如何抑制才是修行的初衷。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寻找心灵之光驱走心中的恶魔,是人类跨越时空的永恒追求。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