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迷信权威,遇事多想想为什么?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都跪着。让我们都站起来吧!

——浦鲁东

北宋年间,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访济南监镇宋保国。宋保国将王安石写的《华严经注解》拿出来展示。苏东坡说:“华严经本来有八十一卷,现在却只有一卷,这是怎么回事呀?”宋保国说:“荆公(指王安石)注解的这一卷才是佛语, 非常精妙,其他卷都是菩萨语!"


东坡见他这么崇拜王安石,就说:“我从经书中, 取出几句佛语,夹杂在菩萨语中,再找出几句菩萨语,夹杂到佛语中,你能分辨清楚吗?”宋保国说:“不能。” 东坡又说:“我以前曾住在岐 下那个地方,听说附近河阳县的猪肉味道很好,就叫人去买。这人回来的路上喝醉了酒,猪夜间逃走了,于是他就另买了一头普通的猪来顶替。客人们尝了这猪肉后,都赞不绝口,连说好吃,认为非一般的猪肉可比。 后来,这件用假猪顶替的事情败露了,客人们知道后,都为自己当初的表态感到惭愧。今天荆公写的假话就如同那头假猪一样, 只是没有败露罢了。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墙壁瓦砾,都昭示着很精妙的佛法。至于说什么佛语很精妙,不是菩萨语能比得上的,这难道不是梦话吗?”宋保国惭愧地说:“您说得有道理。”


说得难听一点,有些人觉得名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苏东坡觉得这种现象很可笑,所以拿“假猪事件”打了个比方。

伯乐是相马的名师,大家认为他相马绝对不会看走眼,只要他认可的马一定是好马。有一次,有人来求见他,说:“我有一匹马,卖不掉,请你到马市上走一遭,在我这匹旁边走一走,看一看,成吗?” 伯乐答应了,果然,他去看了那么一眼,这匹马就卖了高价。

您瞧,伯乐成了这匹马主的“托儿”了,他也许算是广告代育人的先驱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头上总是戴着奇妙的光环,“某某大师,“某专家”, 不一而足。这些称号,在普通人的耳朵里,总是“具有权威”的代名词,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很多这样的“大师”、“专家”,就如同文中的王荆公,故弄玄虚,弄出什么佛语,菩萨语,面对许多善良天真的人们,就如同文中的宋保国,被这种玄虚所迷惑。更何况,在这些假大师身边,还有许多“托儿”,就这样,在“大师”的蓄意行骗、“托儿” 的鼓动怂恿、大众的愚昧盲从下,形成一股股势力,搅乱人们的生活,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阴险目的。

这些例子提醒我们,遇事别盲从,别瞎起哄。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现代人,遇事应该思前想后,这样,你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