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达多:率500僧人叛教,为何仍能被授记成佛?

2023年11月14日21:16:06 佛学 1150

致使到今天,印度仍有约500万苦行主义者,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或长期断食,或在太阳底下曝晒,或在冰天雪地中静坐,或在大火炉边烘烤,甚至躺在布满铁钉的床上,或赤脚走在通红的木炭上。有的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式一辈子,有的在某个洞穴中打坐再也没有出来,有的举起一只手臂几十年不放下,以至于手臂完全坏死状如枯木。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对肉身的摧残来达到精神的解脱。

印度的苦行主义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对各宗教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提婆达多:率500僧人叛教,为何仍能被授记成佛? - 天天要闻

佛陀在创立佛教之前也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行。他剃除须发,有时穿着又破又赃的粪扫衣,有时披着树皮或荆棘,每天只吃一点森林中的树籽,睡在墓地,或睡在摆放尸体任其腐烂的寒林中。他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几乎到了死亡的边缘,但仍然觉得没有获得解脱。他于是放弃了苦行,到尼连禅河中洗了个澡,接受了牧羊女供给的糜乳。后在一棵毕波罗树下结跏趺坐,终于获得自证的觉悟而成了佛。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团内就一直存在着一个苦行派。他们的代表就是佛的弟子大迦叶(se),还有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后者主张的苦行程度远远超过前者。

在佛陀的晚年,僧团就是否要遵严苛的苦行产生了严重的分岐,导致“提婆达多反佛事件”,造成了佛教僧团的分裂。

提婆达多,梵语Devadatta,意译为“天授”,是释迦牟尼叔父的儿子,阿难的胞兄。他长相英俊雄伟,力大无穷,他在修行上非常精进,曾经“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但后来却成了“五逆罪人”,犯下了杀比丘尼、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大罪,被判定为下无间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但后来在大乘佛经中,他却获得了反转,他的前世甚至成了佛陀的导师,从大反派一跃而成了正面人物。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婆达多:率500僧人叛教,为何仍能被授记成佛? - 天天要闻

在佛陀的晚年,他已很少再过问僧团事务,而是交由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上座弟子管理。由于外道如耆那教主张苦行,吸引了很多信众,提婆于是向提出佛陀提出,佛教弟子应当坚持五项苦行:

一是终身穿粪扫衣。所谓的粪扫衣就是从垃圾堆里扒拉出来的破布条拼接而成的。

二是终身乞食,不得接受请食。居士邀请僧人到家中吃饭也不行。

三是终身不吃盐,不吃任何能刺激味觉的东西。

四终身住在野外,不能住他人的屋檐下。

五是终身不吃鱼、肉、血味、以及乳嗠等。

由于印度的苦行传统,提婆婆达多的主张吸引了很多人。在僧团内有了很多信众。当时佛陀的常随弟子有1250人,其中就有500人赞同提婆达多的主张,没有常随的弟子尚未计算在内,这对佛教来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现在的汉传佛教也是禁止吃鱼、肉、血味的,或许觉得提婆达多的主张并不算太过分。出家人不就应该这样吗?但是早期佛教并不反对肉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能挑挑拣捡。现在的南传、藏传也没有禁止肉食。

提婆达多:率500僧人叛教,为何仍能被授记成佛? - 天天要闻

那么,提婆达多有什么错吗?有些人认为不许吃盐太过分了,会造成大脖子病等等。其实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提婆达多认为:僧人只有严格遵循这五条禁令才能修成正果。佛陀认为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解脱,虽说苦行对某些人来说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把苦行当成了必然途径,认为非如些不可,那就成了“戒禁取见”。一旦形成这种执见,就会对解脱构成一种障碍。所以佛陀没有接受提婆达多的主张。

由于没有得到佛陀的支持,提婆达多便带着他的500信众出走了。他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组建了独立教团,自称“佛陀”,受到摩揭陀国太子阿阇世的供养。他曾教唆阿阇世幽禁其王父频婆沙罗。据说提婆达多曾假装忏悔而回到佛陀的身边,他在自己的指爪中置毒,想在顶礼佛足时毒害佛陀,结果弄破了自己的手指,导致毒发身亡。

但是,提婆达多去世后,他的教团并没有解散,而是传承了千多年,甚至比佛教在印度的传承时间还要久。公元400年左右,法显大师到印度取经时,曾遇到了提婆达多的信徒,他们尊奉提婆达多为教主,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就是提婆达多。此时离佛陀时代已有900年。

公元635年左右,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时,也再次遇到了大量的提婆达多信徒。

公元11世纪后,佛教退出了印度,而提婆达多的教派却与耆那教合并,在今天的印度仍然有他们的身影。可见这个从佛教中分离出来的“苦行派”有多顽固,生命力有多顽强。

其实在早期的僧团中,除了提婆达多这个极端苦行派,还有一位主张苦行的代表人物,那就是大迦叶。但大迦叶只是自己行苦行,并不强求别人,也没认为非苦行不得解脱,所以他得了佛陀的赞赏,让出自己的半个座位给他坐以示尊重。所以,佛陀并不反对苦行,只是反对把苦行当作必然的修行途径。对于定力不深的人来说,苦行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法。这也是印度的苦行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同时也是后来提婆达多得到平反的原因。

因为苦行主义根深蒂固的缘故,提婆达多的信众非常难以转化。

既然转化不了,那就和解吧!

在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中,提婆达多的形象逐渐改变,慢慢地从反面人物转换成了正面人物。在《佛说大方便佛报恩经》中,佛陀曾派阿难到地狱去“探监”。

地狱的看守者问阿难:您要找哪一位提婆达多?这里关着无数位名叫提婆达多的人,因为诸佛成道时都伴随有各自的提婆达多。

阿难说:我要找的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弟。

看守者:哪位佛陀的堂弟,他们都是诸佛的堂弟?

阿难:释迦牟尼佛的堂弟。

看守者这才将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提婆达多叫了出来与阿难相见。

阿难对提婆达多说:是佛陀派我来看望你的,佛陀想问你在地狱里过得好不好?能不能忍受?

提婆达多说:我在地狱之中有如享受三禅之乐,没有任何苦痛,因为我身前的行为是在帮助佛陀开方便妙行……

再后来,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提婆达多甚至成了佛陀前世的导师,他给佛陀讲授了妙法莲华经。提婆累世的恶行都是为了成就佛陀,助他教化众生,他以自己的恶行来配合佛陀的“应机说法”。在《法华经》中,佛陀也授记提婆达多无量劫后当得成佛。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闻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经过壁立千仞、地无水草、山崖陡峭的铁门关后,玄奘的小队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吐火罗国。此地有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片区域,所以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曾是汉代张骞来过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