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山东大学的一个女生反复做同一个梦,梦中她成了佛祖身边的童子。思考再三后她决定与佛相伴,退学回家。室友们都以为她在开玩笑,父母竟表示理解。现如今已经14年了,被称为“最美尼姑”的释正孝同后悔了么?
释正孝同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父母没有得心应手的工作,只能从辛苦的体力劳动中勉强维持生计。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坚决不让孩子受苦,虽然经济拮据,但绝不妨碍他们提供教育。释正孝同成为了全家的骄傲,她也不辜负家人的期望,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成功考入了一所985高校。
她似乎正走在光明的道路上,然而,释正孝同突然做出了出家的决定,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或许,这与她从小在佛学环境中长大有关。她的母亲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雷电交加,她总是定时前往寺庙烧香礼佛;闲下来的时候,她要么诵经,要么打坐静修。
在母亲的熏陶下,释正孝同也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偶尔陪母亲去寺庙烧香礼佛,看似再平常不过。然而,在一次暑期旅行中,她与佛教之间的联系更加加深,让她无法自拔。
为庆祝女儿被985高校录取,父母决定进行一次突发奇想的旅行。本以为女儿会选择繁华的城市或著名景点,然而,女儿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湖北红安的天台寺,或许是佛祖某种方式在召唤她。
父母原本只是为了陪女儿旅游而已,自然不会反对她的选择。三人在这座千年古寺中漫步,父母欣赏美丽的风景,而释正孝同似乎陷入了沉思。她感觉自己似乎一直属于这里。她倾听远处传来的佛音和持续不断的诵经声,她的内心变得非常宁静,仿佛她的灵魂经历了一次升华。
当该离开时,释正孝同非常不舍,离开天台寺越远,她越觉得自己失去了某种东西。她的内心变得空虚,于是她恳求父母多停留几天。父母虽然不太理解,但仍然答应了女儿。
在这几天里,释正孝同参加僧侣们的早课,一起诵经。这对外人来说可能是乏味的,但对她来说,却是一场沉浸式的体验。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而去,又到了该告别的时候。尽管释正孝同不愿离开,她希望继续留在这里,但这次,父母不再迁就她,带她离开了天台寺。
回到都市生活后,释正孝同突然感到不适应,她经常感到恍惚,父母认为她可能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还没有从中恢复过来。他们以为在大学里的生活会使一切恢复正常。
在大学生活中,释正孝同常常前往图书馆查阅佛教资料和典籍,室友们一开始觉得这很新奇,但后来渐渐见怪不怪。随着她研究的深入,她陷得越来越深,甚至有一天晚上梦到自己侍奉在佛祖身边,成为佛祖的童子。
这个梦境如此真实,以至于她分不清梦和现实,就像庄周梦见成为蝶,不知道是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一样,让她无法辨别。于是,她决定跟随内心的召唤,退学出家。
室友们以为她在开玩笑,但看到她脸上的决心,他们逐渐明白了她的决定。老
师们极力反对,但无法改变她的决心。父亲曾大发雷霆,但她坚守初衷,最终,父亲妥协了,母亲也表示理解。释正孝同正式出家。
一旦出家,释正孝同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尽管周围的人不理解她的选择,她却感到内心的宁静。她每天早起参加早课,吃素念经,为僧侣的生活而努力。这种生活相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似乎乏味无聊至极,但释正孝同却在其中找到了快乐。
她的事迹传遍了外界,人们对她的看法褒贬不一。许多人称她为“中国最美尼姑”,前来远道而来,亲眼见证她的生活。当然也有人认为她在炒作,恶言中伤她。但她保持淡然,不受外界声音所干扰。在她看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今已经过去了14年,她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她的父母常常前来看望她,曾问她是否愿意还俗,但她坚定地摇了摇头。她的一生将与佛陪伴,其余的纷扰都已经抛之脑后。
大多数人难以理解释正孝同的生活态度。毕竟,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承担太多的责任和羁绊。他们有父母在上,有子女在下,中间还有爱人,外面还有朋友。只有极具决心的人才能够舍弃这一切。
尘世充满了各种吵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积极向前,有人隐居田园,有人通过世俗历练,而有人则选择出家修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或许当我们找到它时,就能够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