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被称为“最美尼姑”的释正孝同后悔了么?

2023年10月19日21:11:04 佛学 1687

15年前,山东大学的一个女生反复做同一个梦,梦中她成了佛祖身边的童子。思考再三后她决定与佛相伴,退学回家。室友们都以为她在开玩笑,父母竟表示理解。现如今已经14年了,被称为“最美尼姑”的释正孝同后悔了么?

释正孝同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父母没有得心应手的工作,只能从辛苦的体力劳动中勉强维持生计。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坚决不让孩子受苦,虽然经济拮据,但绝不妨碍他们提供教育。释正孝同成为了全家的骄傲,她也不辜负家人的期望,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成功考入了一所985高校。

她似乎正走在光明的道路上,然而,释正孝同突然做出了出家的决定,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或许,这与她从小在佛学环境中长大有关。她的母亲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雷电交加,她总是定时前往寺庙烧香礼佛;闲下来的时候,她要么诵经,要么打坐静修。

在母亲的熏陶下,释正孝同也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偶尔陪母亲去寺庙烧香礼佛,看似再平常不过。然而,在一次暑期旅行中,她与佛教之间的联系更加加深,让她无法自拔。

为庆祝女儿被985高校录取,父母决定进行一次突发奇想的旅行。本以为女儿会选择繁华的城市或著名景点,然而,女儿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湖北红安天台寺,或许是佛祖某种方式在召唤她。

父母原本只是为了陪女儿旅游而已,自然不会反对她的选择。三人在这座千年古寺中漫步,父母欣赏美丽的风景,而释正孝同似乎陷入了沉思。她感觉自己似乎一直属于这里。她倾听远处传来的佛音和持续不断的诵经声,她的内心变得非常宁静,仿佛她的灵魂经历了一次升华。

当该离开时,释正孝同非常不舍,离开天台寺越远,她越觉得自己失去了某种东西。她的内心变得空虚,于是她恳求父母多停留几天。父母虽然不太理解,但仍然答应了女儿。

在这几天里,释正孝同参加僧侣们的早课,一起诵经。这对外人来说可能是乏味的,但对她来说,却是一场沉浸式的体验。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而去,又到了该告别的时候。尽管释正孝同不愿离开,她希望继续留在这里,但这次,父母不再迁就她,带她离开了天台寺。

回到都市生活后,释正孝同突然感到不适应,她经常感到恍惚,父母认为她可能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还没有从中恢复过来。他们以为在大学里的生活会使一切恢复正常。

在大学生活中,释正孝同常常前往图书馆查阅佛教资料和典籍,室友们一开始觉得这很新奇,但后来渐渐见怪不怪。随着她研究的深入,她陷得越来越深,甚至有一天晚上梦到自己侍奉在佛祖身边,成为佛祖的童子。

这个梦境如此真实,以至于她分不清梦和现实,就像庄周梦见成为蝶,不知道是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一样,让她无法辨别。于是,她决定跟随内心的召唤,退学出家。

室友们以为她在开玩笑,但看到她脸上的决心,他们逐渐明白了她的决定。老

师们极力反对,但无法改变她的决心。父亲曾大发雷霆,但她坚守初衷,最终,父亲妥协了,母亲也表示理解。释正孝同正式出家。

一旦出家,释正孝同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尽管周围的人不理解她的选择,她却感到内心的宁静。她每天早起参加早课,吃素念经,为僧侣的生活而努力。这种生活相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似乎乏味无聊至极,但释正孝同却在其中找到了快乐。

她的事迹传遍了外界,人们对她的看法褒贬不一。许多人称她为“中国最美尼姑”,前来远道而来,亲眼见证她的生活。当然也有人认为她在炒作,恶言中伤她。但她保持淡然,不受外界声音所干扰。在她看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今已经过去了14年,她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她的父母常常前来看望她,曾问她是否愿意还俗,但她坚定地摇了摇头。她的一生将与佛陪伴,其余的纷扰都已经抛之脑后。

大多数人难以理解释正孝同的生活态度。毕竟,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承担太多的责任和羁绊。他们有父母在上,有子女在下,中间还有爱人,外面还有朋友。只有极具决心的人才能够舍弃这一切。

尘世充满了各种吵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积极向前,有人隐居田园,有人通过世俗历练,而有人则选择出家修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或许当我们找到它时,就能够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14年后,被称为“最美尼姑”的释正孝同后悔了么? - 天天要闻

14年后,被称为“最美尼姑”的释正孝同后悔了么?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