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佛教起源于现在的印度,其实不是,准确的说法,是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过去叫天竺,比现在的印度大得多,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等许多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也属于佛教的发源地,而不是单指现在的印度。
佛祖释迦牟尼也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尔人。在古印度的时候,尼泊尔叫做迦毗罗卫国。因此,释迦牟尼是地地道道的尼泊尔人,与现在的印度没有关系。
佛教中的“佛”,是“觉者”的意思。佛教所宣扬的,是让人们通过修行超越生死,最终得到解脱。佛教的吸引力之一,是宣扬轮回,能够让人们产生希望,即便这辈子没什么前途了,也可以通过修行,把希望寄托在下辈子上。
当时由于社会动荡,人民受苦受难,佛教能够带给人们精神安慰,寄托希望,所以很快就在古印度传播开来,最终形成了世界性的大宗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佛教传入中原;有的则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在开通丝绸之路之后,有些佛教徒就来到了中国。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目前比较多的看法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汉明帝时期,这是有史书记载的。
《后汉书》记载,在公元64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材高大、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方飞来,很是壮观。
汉明帝感到很奇怪,就把梦告诉了大臣们,要他们解梦。有个大臣说:“听人们说,西方有佛,就像陛下梦见的那样。陛下做的这个梦,是大吉大利,说明佛就要庇护我们了。”
大臣说的这番话,表明当时人们对佛教已经有所了解了。汉明帝听了大喜,立即派遣使者去天竺问佛取经。汉明帝这次遣使去西方取经,比后来唐朝时期的陈玄奘,要早几百年呢。
使者一行十余人,冒着风霜严寒,到西天取经。西去的道路遥远和艰难,他们走了很久,还没有到达天竺。恰在这时,他们在中亚一带遇见了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请他两人去中国传教。两位高僧欣然应允,用白马驮载着佛经,去了中国。
公元67年,使者与高僧一同到达了洛阳。汉明帝十分高兴,亲自予以接见。第二年,汉明帝下令,组织了大批劳力,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为“白马寺”。
摄摩腾和竺法兰这两位天竺高僧,从此就在白马寺住下,最后就在白马寺圆寂了。两位高僧在洛阳一带讲经说法,为传播佛教辛苦了一生,他俩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鼻祖。
白马寺建立以后,又有许多高僧到来,他们在这里传授佛法,翻译佛经,白马寺成了中国第一译经道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初期,与白马寺关系十分密切,白马寺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汉明帝引进佛教以后,起初是在皇宫和贵族之间流行,后来逐渐由上层扩展到民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有局部的灭佛行动,但佛教仍然得到较快发展,后来成为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