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为何四次出家为僧

2022年12月17日23:13:03 佛学 1141

一个皇帝,为何四次出家当和尚呢?他一生建了无数的寺院,为何达摩祖师仍说他一点功德也没有?36年不近女色,他还规定和尚不能吃肉,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菩萨”的皇帝,他最后又为何被活活渴死呢?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据说他是西汉名相萧何的第25世孙,公元495年,北魏十万大军来犯南齐,萧衍负责此次抵御外敌的任务,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击退了北魏军队。凭借着显赫的出身以及卓越的战功,萧衍很快便官至雍州刺史,他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次出家为僧 - 天天要闻

后来,南齐的皇位传到了萧宝卷的手中,可是这个人性格有缺陷,他有点口吃,还没事爱捉老鼠玩,更要命的是这个人喜欢乱杀大臣,弄得朝中人心惶惶。萧衍看这家伙已然无药可救,于是他发动了兵变,杀了萧宝卷,扶植了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继位。可是仅仅一年后,手握大权的萧衍他就坐不住了,他想要自己当皇帝,于是他逼迫萧宝融禅位给自己,萧衍篡位称帝后改国号为“梁”。可是萧衍并没有放过禅位给自己的前朝皇帝,而是派人将年仅15岁的萧宝融残忍杀害。说起来萧宝卷和肖宝融可都是萧衍的侄子,这家族自相残杀,对于萧衍个人而言,这也许是他一生都赎不完的罪。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次出家为僧 - 天天要闻


此时对于萧衍来说,除了如何赎罪,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维护新生的梁朝。毕竟从三国时期开始,一直到南北朝,大大小小的朝代更迭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太快了。此时恰好在中国大地上,佛教越来越兴盛,于是萧衍就在自我救赎与国家治理上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他决定把佛教定为国教,这样既能用佛教进行自我修行,以赎去犯下的罪孽,同时又能用佛教控制人们的思想,以稳固新生的政权。

就这样,在国家力量的倡导下,一座座的寺院是拔地而起,萧衍不但要建寺院,而且他还亲自出家当和尚。萧衍先后四次进入同泰寺出家,大臣们没有办法了,只好去寺院请他上朝。可是萧衍却说我已经出家当了和尚,世间之事再与我无缘,这让大家很是着急啊。最后大臣们,就一块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捐钱给寺庙,然后把皇帝赎出来。可是这样的戏码竟然前前后后演了四遍,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次出家为僧 - 天天要闻


萧衍在治理国家上有功也有过,南朝在他的治理下曾经强盛一时,可是疯狂建寺,后来竟然导致国库亏空,唐朝时期杜牧有首诗,就是这样形容那个时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是建了多少座寺院啊。

对于萧衍来说,看似真心在修行,可能他只是想赎罪,又或是稳固政权。修行期间,他严格按照佛家的清规戒律要求自己,他36年不近女色,不饮酒,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只吃素不吃荤,据说和尚食宿的规定就是来自于梁武帝

那他真的得到佛祖的原谅了吗?看看他的结局你就知道了。 84岁高龄的萧衍终于到了迎接审判的时候了,他鬼使神差地接纳了一个东魏的叛徒侯景,果然,侯景再一次叛变,一举攻陷了南梁都城建康。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次出家为僧 - 天天要闻


梁武帝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他就成了侯景的俘虏,被软禁在宫中,过着非人般的生活。有一次,饥渴难耐的梁武帝祈求士兵给他一口水喝,可是士兵都不给他,最终他惨死宫中,享年86岁。

一生建了那么多的佛寺,给佛祖磕了那么多头,难道梁武帝都不能功过相抵吗?也许功是功,过是过,“功”让他活了86岁的高龄,“过”让他未得善终。

据说梁武帝曾经问禅宗初祖达摩自己有没有功德,达摩回答说:“没有”。梁武帝问,我建了那么多的寺庙,难道一点功德都没有吗?可是达摩坚定地摇了摇头。也许梁武帝做的那些事能称之为是福德,而不能称之为是功德。功德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不求回报的,是自然天成,别无所求的,而带着目的去修行,往往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