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皇帝,为何四次出家当和尚呢?他一生建了无数的寺院,为何达摩祖师仍说他一点功德也没有?36年不近女色,他还规定和尚不能吃肉,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菩萨”的皇帝,他最后又为何被活活渴死呢?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据说他是西汉名相萧何的第25世孙,公元495年,北魏十万大军来犯南齐,萧衍负责此次抵御外敌的任务,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击退了北魏军队。凭借着显赫的出身以及卓越的战功,萧衍很快便官至雍州刺史,他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后来,南齐的皇位传到了萧宝卷的手中,可是这个人性格有缺陷,他有点口吃,还没事爱捉老鼠玩,更要命的是这个人喜欢乱杀大臣,弄得朝中人心惶惶。萧衍看这家伙已然无药可救,于是他发动了兵变,杀了萧宝卷,扶植了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继位。可是仅仅一年后,手握大权的萧衍他就坐不住了,他想要自己当皇帝,于是他逼迫萧宝融禅位给自己,萧衍篡位称帝后改国号为“梁”。可是萧衍并没有放过禅位给自己的前朝皇帝,而是派人将年仅15岁的萧宝融残忍杀害。说起来萧宝卷和肖宝融可都是萧衍的侄子,这家族自相残杀,对于萧衍个人而言,这也许是他一生都赎不完的罪。
此时对于萧衍来说,除了如何赎罪,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维护新生的梁朝。毕竟从三国时期开始,一直到南北朝,大大小小的朝代更迭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太快了。此时恰好在中国大地上,佛教越来越兴盛,于是萧衍就在自我救赎与国家治理上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他决定把佛教定为国教,这样既能用佛教进行自我修行,以赎去犯下的罪孽,同时又能用佛教控制人们的思想,以稳固新生的政权。
就这样,在国家力量的倡导下,一座座的寺院是拔地而起,萧衍不但要建寺院,而且他还亲自出家当和尚。萧衍先后四次进入同泰寺出家,大臣们没有办法了,只好去寺院请他上朝。可是萧衍却说我已经出家当了和尚,世间之事再与我无缘,这让大家很是着急啊。最后大臣们,就一块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捐钱给寺庙,然后把皇帝赎出来。可是这样的戏码竟然前前后后演了四遍,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
萧衍在治理国家上有功也有过,南朝在他的治理下曾经强盛一时,可是疯狂建寺,后来竟然导致国库亏空,唐朝时期杜牧有首诗,就是这样形容那个时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是建了多少座寺院啊。
对于萧衍来说,看似真心在修行,可能他只是想赎罪,又或是稳固政权。修行期间,他严格按照佛家的清规戒律要求自己,他36年不近女色,不饮酒,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只吃素不吃荤,据说和尚食宿的规定就是来自于梁武帝。
那他真的得到佛祖的原谅了吗?看看他的结局你就知道了。 84岁高龄的萧衍终于到了迎接审判的时候了,他鬼使神差地接纳了一个东魏的叛徒侯景,果然,侯景再一次叛变,一举攻陷了南梁都城建康。
梁武帝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他就成了侯景的俘虏,被软禁在宫中,过着非人般的生活。有一次,饥渴难耐的梁武帝祈求士兵给他一口水喝,可是士兵都不给他,最终他惨死宫中,享年86岁。
一生建了那么多的佛寺,给佛祖磕了那么多头,难道梁武帝都不能功过相抵吗?也许功是功,过是过,“功”让他活了86岁的高龄,“过”让他未得善终。
据说梁武帝曾经问禅宗初祖达摩自己有没有功德,达摩回答说:“没有”。梁武帝问,我建了那么多的寺庙,难道一点功德都没有吗?可是达摩坚定地摇了摇头。也许梁武帝做的那些事能称之为是福德,而不能称之为是功德。功德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不求回报的,是自然天成,别无所求的,而带着目的去修行,往往只是自欺欺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