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奘寺供奉的日本战犯长生牌位
南京大屠杀彩照相册捐赠现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往前,8·13淞沪会战打到了11月,却避免不了上海的沦陷和巨大伤亡的惨痛失利,那些刚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士兵,拖着疲惫的身体,转头又在南京保卫战中苦苦支撑着。
往后,侵城的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以30万平民和战俘的死亡满足了他们极度癫狂的杀戮之欲。
南京城的至暗时刻,不外乎于此。
时至今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4人。可在已知的全国在世的2596位幸存抗战老兵中,又有多少人是从南京保卫战中死里逃生的呢?
一、保卫
“一次杰出的撤退,不逊于一场伟大的进攻。”守南京时的破釜沉舟,反而成为了退南京时绝望的无路可退。个体的士兵,只能服从于军令如山,随着大部队沉浮,在大环境中挣扎求生。
19岁的周义云,终于在1937年12月12日晚逃离了南京,回望长江南岸,欲哭无泪。
接到撤退命令时,他作为南京卫戍司令部宪兵特务营迫击炮连的士兵,还在没日没夜地赶修作战工事。
周义云
10号那天,日本人两次用炸药炸破了光华门的城墙,冲进城内,但都被周义云的部队击毙了。那时候没有一个人后退,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决不能让敌人进城。
“撤退啦,撤退啦!”营里的传令兵扯着嗓子沿街叫喊,躺在沙包上不小心睡着的周义云被惊醒,他看到周围所有人的表情都透着古怪,唯独没有兴奋。
当时的宪兵部队纪律较为严明,他们排着队从离市中心较远的阵地一路跑过了中山北路、鼓楼,路上逃难的百姓和士兵越来越多。直到进入山西路,队伍彻底乱了套。
“我只看见数不清的人,像发了疯一样的向下关的方向跑去,就像是一股洪水,你根本不用动,别人就会推着你跑。”
路上除了人,还有被丢弃的步枪、机枪,军用皮带、军装,甚至汽车和迫击炮。
周义云与部队冲散,好不容易跑到挹江门,人群却更加拥挤和疯狂了。
当年的挹江门
第36师宋希濂部奉命守备挹江门,因未收到上峰要求撤退的命令,便将城门关闭,只留中间一个门洞,还在门口架设机枪阻止人群通过。几万人因此滞留堵在门口。
“刚快挤到门边,我就听见了枪声,是出城的士兵跟守城的36师打了起来。枪一响,人就更乱了,我看到好多人,脱下自已的绑腿想从城墙上吊下去,跌死好多。靠门洞边的好多人被挤倒,爬不起来的就被踩死了,一层又一层,起码有四五层,恐怕死了有几千人。”
凭借着高大有力的身段,周义云和几个战友冲了出来,跑到了长江码头。
决战打响之时,临危受命的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为坚定决心,已把所有船只收缴。南京城边护卫一方水土的长江,现在成了敌人的“帮凶”,只想把城内的人“围剿”。
“往回跑,全部是人,根本跑不动。站在江边,后面的人又会把你挤下长江去。”
冬天的江水冷得刺骨,夜晚的水浪被风推得一浪高过一浪。江面上日本人十几艘军舰配合着天上的飞机不停向江边人群轰炸、扫射。
有人受不了炮火,一头扎进江里,被浪一打瞬间看不到人影。有人搞到了木头盆、门板之类的东西,跳下去顺水往下漂。
周义云和另外6个战友也弄来两根杉树当救生船,一直漂了十几里才到对岸,上岸时只剩3人,其他人全被敌机扫射打死了。
根据已有史料记载,南京保卫战中,共有6000名宪兵投入战斗。1937年12月10日至12日的城外防御战中,曾予日军以重创。城破之后,幸存下来的宪兵只有四百多人。
2016年,周义云已到近百岁高龄,长卧病床。此时的他离开南京城整整80周年,却依旧无法释怀。
于是他把女儿叫到床前,让她代替自己去南京曾经激战过的地方祭拜那些牺牲的战友。
如此,才能带给他一些慰藉。
二、屠城
周义云是幸运逃出南京城的士兵。像他这样幸运的士兵,真的不多。
日军破城后屠杀的30余万人,其中一部分就是那不幸的卸下武器的战俘。
而老兵唐光谱,遭遇了那场大规模屠城,竟会成为不幸中的万幸之人,从屠杀中捡回一条命。
那时他也只有19岁,在教导总队的第三营营部当勤务兵。他11月上旬刚从上海的战场撤回南京,没想到12月再一次经历一场混乱的大撤退。
唐光谱
和周义云情况相似,唐光谱和另外6个战友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山洪般的人流中寻找出路。
渡江之时,唐光谱身边只剩一名叫唐鹤程的战友了。可作船的肉案板在南岸的江水上只不停打转,北岸可望不可即。
无奈,他们弃了“船”,回到燕子矶,没命地往山上跑。
直到凌晨,搜山的日本兵还是在某个坑里发现了两人,把他们押到了原教导总队野营训练的临时营房里。
这所营房共有七八排,全是竹编泥墙搭的棚子,里面已经塞满了被抓来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棚中的人滴米未进,他们慢慢反应过来,日本人是要把他们活活饿死。
一天晚上,有人不想坐以待毙,烧着了竹屋。火光一起,各屋的人都推倒各自的竹围,一股脑往外冲。
竹围外有深水沟,他们就跳下深沟,泅水而逃。深水沟外有绝壁,他们无法,困在绝境里再一次被抓了回去。
也有没再被抓的人,只是这些人,死在了敌人的机枪下,把沟里的水染得鲜红。
反抗彻底把敌人惹怒。天还未亮,日本兵把所有人赶到院子里,让他们臂弯对臂弯,然后用布条连着捆绑起来。等把全部人绑完,时间已到下午2点多。
被捆绑的人,在刺刀的威胁下,被赶到了上燕门离江滩不远的空场地。
几天未进食,这一路十多里远,源源不断有人昏倒或拖慢了进程,然后被不悦的日本兵一刀一刀地捅死……
将安全区中维持治安的中国警察押往汉中门外集体屠杀
上燕门场地上不知道瘫坐着多少人,黑压压的一片,都是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人。
即便如此,求生的欲望驱使人互相帮忙咬开对方的结头,随时做好逃命的准备。
猛地一下,四面的探照灯全部亮了起来,江面两艘轮船上的几挺机关枪和三面高地上的机关枪,一齐疯狂地向人群扫射过来。
日军第65联队将俘获的部分中国士兵集中在幕府山以待屠杀
“枪声一响,我和唐鹤程赶快趴在地上。只听见许多人高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国万岁!’
随着枪声、口号声,许多人纷纷中弹倒下,尸体把我们压在底层,他们的鲜血染透了我衣裳。我憋着气,动也不敢动。”
二十多分钟过去,枪声停歇,唐光谱战战兢兢地拉一拉唐鹤程,双方互相给个回应后,机枪声又响了起来。
等到第二天扫射停止,唐光谱发现唐鹤程一点动静都没有,再摸一摸,对方头上中了一弹,鲜血不停往外涌,吓得唐光谱缩在死人堆里再也不敢动。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听到敌人收拾东西的声音,接着便是他们走的声音,汽船也突突地开走了,我才大着胆慢慢地连走带爬,向下游走了十几里。我爬到一个窑洞边,只见窑洞口横七竖八地躺着被敌人杀害的同胞。我也顾不得许多,爬进了能避风的窑洞里。”
后来,从南岸逃到对岸八卦洲的百姓偷偷划船来此装牛草,把唐光谱带到了八卦洲。
在唐光谱的后半生中,会有很多人质疑他——在那场大屠杀中,你们当兵的为什么不奋起反抗?
可他始终沉默着。
该解释和道歉的,从来不是从地狱里活过来的人。
三、安魂
南京大屠杀带给国人的伤害,辐射到南京城之外,延绵至八十年之后。那些遭难之人的亲人们,一辈子望着南京的方向,等待家人的归来。
2018年,在明月江客和祁东县一众志愿者的努力下,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英烈陈光远,时隔81年后,终于魂归故里。
湖南衡阳祁东县人陈光远,1911年生,兄弟五人,为家中长兄。陈光远年龄稍长后,被父亲送入同乡刘兴将军的部队参军,后表现优异,逐步升职。
陈光远照
1936年,陈光远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回乡省亲。是时,上海沦陷,民国首都南京危在旦夕。
陈光远从报纸上看到前方战事吃紧,忍住不舍,向家人作别,提前结束休假返回部队。
战时战报
1937年11月下旬,南京卫戍司令部成立,陈光远任职南京卫戍司令部卫团四营少校营长,负责保卫司令部的安全。
12月13日,跟随司令部卫团撤退到长江北岸的陈光远,不顾安危,执意再次登船,返回南京下关接应突围出来还没有上船的战友。船至江心,遭到日军扫射,陈光远受伤落水,坠入江中,遗体也不知漂向何处。
南京失守后,家人再没收到陈光远的家书。
第二年春,陈光远的战友肖志明带来口信,说陈光远阵亡在了南京战场。
母亲不相信自己的大儿就这么牺牲了,她依旧像以前一样,天天站在家门前,痴痴地盼望着儿子归家。
1974年,陈母逝世,对陈光远的这份祈盼和寻找又落到了他的四个弟弟身上。
后来的某一天,广东志愿者明月江客在一次偶然的档案寻找过程中发现了英烈陈光远的荣哀状照片,并顺着线索,又幸运地找到了英烈的军装照。
英烈陈光远荣哀状
祁东县的志愿者团队接力,在当地找到了英烈的家人。陈光远牺牲时已婚未育,虽无直系后代,他的侄儿们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大伯的下落。
“我们的伯父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永远是我们家族子侄们心目中的英雄。”
陈光远遗照和荣哀状荣归故里
当陈光远那迟到81年的荣哀状和那张永远年轻的相片回到陈家祖祠里时,南京的伤痛,可否能抚平一点点?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